今年疫情期间,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总务主任、体育教师赵彦林成为了普陀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一名志愿者。为婴儿做辅食,为腰椎间盘突出人员搭硬床,为尿毒症患者解决特殊饮食……为了尽可能满足隔离人员的这些生活“刚需”,他的对讲机和电话经常一天24小时响个不停。
从化身“大白”至今,经历春夏两季切换,期间他只回过一次家,行李箱里至今还放着冬天穿的羽绒服。
而今,这位85后教师又回到熟悉的校园,为初三年级学生复学做准备。“不能因为工作艰难、时间长就不去做,关键时刻,年轻人要冲上去。”赵彦林说。
“24小时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上海本轮疫情发生后,赵彦林就成了第一批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志愿者。到防控第一线工作,对一位中学老师而言,压力着实不小。从在隔离点“上岗”那天开始,赵彦林就跟随真如街道的工作人员“连轴转”地学习了三周,将防控工作的要点和细节牢牢记在心里。“在学校,总务主任好比是校园的‘管家’,而到了隔离点,我的任务就是当好大家的‘管家’。”
统筹安排集中隔离人员的入住房间,协调人员、车辆转运,处理各种常规或紧急事件……所幸,多年在学校从事的管理经验,这次也派上了大用场。他深知,把一线工作做实做细,没什么“绝招”,靠的就是自己的耐心和细心。
在隔离点,前来集中隔离的人员年龄跨度大,上至九旬老人,下有数月大的婴幼儿,还有不少有长期慢性病需要特殊照顾的人群。来到这里后,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于是,赵彦林努力地去倾听,把各种收集到的意见和需求写在本子上,再想办法一一落实。
让赵彦林印象很深的是,有位入住的隔离人员带着10个月大的宝宝,婴儿急需奶粉,于是,他和同事就想方设法解决婴儿的食品。考虑到婴儿的饮食特点,他还托人还找来一台破壁机,让宝宝吃上了辅食。还有一位隔离人员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睡不惯软床,赵彦林花了大半天,将床重新组装,为他搭建了一张硬床,让他睡得舒心……
“24小时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成为“大白”后,赵彦林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投身校园抗疫一线,
为每位学生平安中考护航
在对“闭环”的工作状态逐渐熟悉后,赵彦林却一不小心“中招”了。4月22日晚上,他感到身体不适,体温达40摄氏度,“我心里大概有数,感染了。”确诊后,他被送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
“我不害怕被感染,当时就担心不要因为自己影响到其他同事。”所幸,一起工作的同事们都安然无事。赵彦林还记得自己被转运的那个晚上,他的微信被“战友们”的关心塞满:“别紧张,好好休息很快就会恢复的,我们等你回来!”
进入方舱医院,感觉身体状况尚可的赵彦林,第一时间向所在病区报名,申请当一名志愿者。“没想到,方舱里的志愿者名额很抢手,我报名后一直没轮上。”即便如此,在方舱的6天半时间里,但凡看到志愿者分发早、中、晚三餐,他总是“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帮一把。
从方舱归来,在结束健康观察期后,赵彦林又第一时间回归到志愿服务的岗位上继续工作。5月中旬,得知学校即将复学的通知后,他又回到学校继续工作做,为学生们的复学而忙碌起来。
防疫物资怎样准备、学校里的核酸采样点如何科学布设、一旦有人感染应急处置该怎么做……积累了不少一线疫情防控经验后,赵彦林在校园抗疫的一线又忙开了。
“只有充满学生欢声笑语的校园,才有勃勃生机。”眼下,他最大的愿望是,把每一个学生安全地送到中考的考场。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