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政治学教授陆卫明在一次授课时讲道:“实际上,我对你们(他的学生)特别是90后一代青年学生还是有一点看法的,什么看法呢?你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电脑、手机上,如果是要查某些资料就到网上,百度网或者学术期刊找二手的论文,这是害死人的。
如果没有读大量的原始经典名著, 就缺乏功底与魅力,不要说是鉴赏能力,就连辨别能力都没有,这个实际上就会导致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不会思考,也没有思想的局面,这恐怕是以后你们发展的最大瓶颈。”
01
手机很好玩,但玩手机不会产生价值
而且在浪费价值
手机是真的好玩,一玩玩一天,有些软件一打开就能开心几个小时。在很大程度上,它真的能陪伴我们度过“无聊”的时光。
但总有很多时刻,在屏幕熄灭的一瞬间,内心时不时会闪现一丝空荡荡的感觉。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看空间、朋友圈、贴吧、微博……最后却什么都没有换来,没有产生任何的价值。
经济学上有个词叫做“机会成本”,意思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套用在这里,玩手机也是有成本的。
为了玩手机,需要放弃我们的时间、机会等一系列隐形的成本。
打个比方:
本来说好去做一天兼职,第二天却起不来床,睡了一上午,点了一份外卖,又玩了一下午游戏,这里的机会成本是:本应该做兼职一天的收入;
本来说好要去图书馆学习,但却呆在宿舍打了一天游戏,本该在图书馆学习一天知识的时间的机会成本,也同样被浪费掉了。
02
与其吸收零散碎片化的信息
不如多读书形成系统专业的知识
当然,很多人说,他们在手机上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例如,每天看新闻能够了解我们的社会,刷微博经常会发现新奇的事物、丰富眼界,看b站时不时还能学到新的技能,搜百度也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
但这些,无疑都是碎片化的信息。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谈到阅读的目标分为两类,一是为获得资讯而读,二是为求得理解而读。
显而易见的是,绝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为获得娱乐、资讯、消遣时间而玩手机。而这类信息在本质上都是重复的、简单的,不会因为无法理解而伤脑筋。这类信息很大程度上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
而读书更趋近于第二类,是系统性,理解性的。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更多的是去读我们并不怎么知道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在双方水准不齐的前提下,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
而且一本书中的内容,往往是一个领域的知识,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能够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在该领域的必要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理解和思考,在与作者的沟通中学习到作者建立的知识体系,也能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思考。
读书这件事,可以去辩证地看待。它既有主观的因素,例如读书的意识、方法、态度,动机;也有客观的因素,生活的环境,读书环境,身边人的影响等等。
当然,我们不能只注重主观的因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方法只会陷入死读书的怪圈;
同样,也不能只注重客观因素,例如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身边的人都在玩,离不开手机这些原因就认为没那个条件而不去读书。
这也正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一般,普遍性在于我们所有人都在读书,特殊性在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和经历,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一定要去读书而发现读书的感受,再通过对读书的深刻感受、认识,去更好的读书。
03
读书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从不喜欢读书到喜欢读书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启发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坚持。
我从大一开始看书到大三,用了两年时间开始真正的喜欢上读书,喜欢上学习这件事情。读的书也逐渐从小说渐渐转向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感兴趣的五大专业领域学习。
每天去图书馆读书不再是坚持,而是一种习惯。
▲《人类简史》勾画笔记
总之,我不反对玩手机,我平常也玩手机,我反对的是每天把大把用于学习、活动、提升自己的时间拿去玩手机。
正如一天精力最好的白天和下午,很多人把这段最好的时间和精力献给了手机。与其吸收零散碎片化的信息,不如多读书形成系统专业的知识。
在琐碎时间玩一会手机是消遣时间,在正经时间玩手机是消遣生命。
PS. 假期一定利用好时间多学习、多实践,我目前趁假期有大量空闲又纯粹不受打扰的时间学习,到学校后要上课就会断断续续。
04
补充
1. 关于为何要系统的学习经典。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很大程度就在于其深邃、博大,特别是有些内容的学术性、专业性很强,加上历史年代久远,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初次接触,很多人不一定都能读得懂。
这就需要我们知难而进,需要坚韧不拔。正因为难,才需要读;难点攻克了,理论素养、思维层次也就上去了。
为什么要系统的学习理论经典?
要获得某一理论的精神实质不能只靠抓住只言片语,而要全面地把握理论创始人的完整的理论语境。
所以,经典作家的具体的某一篇文章、某一个讲话、某一段语录,一般都有特定的背景和针对性,因而有其理论的侧重点,有其忽略理论的方面,甚至有不同的提法。从只言片语去学习理论,往往会断章取义,不得要领。
2. 针对很多人说,手机对学习的作用也很大。
首先,我赞同这一说法,我在上面用的是“玩”这个语境,并非说的使用手机这个语境。
手机是一个工具,如何利用手机的快捷性,取决于我们自己。
其次,关于使用手机学习,手机学习的方式可以是,看视频学习、查询资料、看论文、记单词等辅助性的学习方式,合理的运用手机进行学习能够提升学习效率。
最后,想要真正的学习经典理论名著,还是要落实到书本上面,通过思考在书本中构建自己的理论知识,手机是辅助性的条件,并非决定性的条件,因此,必须从书本上学习和阅读书籍,辅之以手机促进理解和记忆,会相对容易的学习理论。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文汇报资料照片
转载:本文选自知乎,作者:@实事求是谋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