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空中课堂”的云端相见成了学生们的日常模式。
隔屏不隔爱!在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推出“云中来信”栏目,特邀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等名校长、名教师,通过书信的方式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们谈心。希望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身边的感人故事,自己的人生感悟,带来战“疫”的温情和力量。
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付丽旻在这封“云中来信”中,向家长朋友们娓娓讲述在这特殊情境下,如何运用“四多”和“四少”做好孩子的情绪导师,希望能给家长们带来启发。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2022这个特殊的春天,我们正在一起经历疫情对生活和工作的冲击,家长、孩子、老师都用特别的方式传递着对彼此的牵挂和鼓励,每天都有很多温暖感人的故事,这给了我们安心居家网课、期待重返校园的勇气。
此刻,付老师特别想写封信向家长们表达一个教师的敬意:一边是居家办公,工作的事情不能耽搁;一边是生活重担,既要跟上网课孩子的沟通和相伴,更要想尽办法照顾好家人的生活起居。为人父母,肩膀上都扛着太多的责任和希望。
成年人面对灾难、困难的态度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会仿同、习得家长的做法,您的乐观淡定,是安抚孩子情绪的定心丸。做孩子的情绪导师,善用这特殊情境下的亲子相伴,促进亲子沟通,待疫情阴霾散尽,我们还能收获亲子关系的春暖花开。希望付老师介绍的“四多”能够让您有方向,“四少”能够对您有启发。
多倾听、少说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对孩子来说,有人爱和有人懂同样令人期待。年龄、阅历这些本该是财富,但当家长用灌输和说教的方式传递时,就会遭遇孩子的阻抗,他们抗拒的不是家长,更不是宝贵的经验,抗拒的是沟通方式。先听听孩子的想法,开心的、担忧的、委屈的、期待的,不轻易打断,不轻易评判,保持价值中立和延时判断,给孩子情绪一个出口,这种情绪疏导或许比道理更有效。
我懂你的感受,我也有过同样的想法。跟孩子共情,是良好沟通中的重要环节,降低阻抗,让孩子感受到你在乎的是他,而不是事情的结果。
多鼓励、少指责,引导要具体有实效
当您看到居家网课的孩子状况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千万不要爱之深责之切,指责只是把家长的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会让孩子更加焦躁。可以试着先解决情绪问题,再聚焦真问题。
遇到问题先观察,然后帮助孩子发现亮点,引导孩子梳理情绪,树立信心。比如:妈妈觉得你上物理课比上化学课状态要好,怪不得以前开家长会的时候,物理老师跟我表扬你学习有方法;哦,原来是这段时间化学学习的内容有点繁琐,不是不喜欢化学和化学老师;原来私下里在跟同学讨论难懂的内容啊,以前学物理也是这么做的啊,这个方法真不错,必须点赞。
多陪伴、少加压,接受孩子文化反哺
陪伴体现在生活小事中,陪读有监管的味道。封控期间,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慌乱,何况缺乏人生历练的孩子呢?
工作、网课之余,跟孩子聊聊小时候有趣的事,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家事,享受气定神闲的三餐,把每天的日子过得既有用又有趣;还可以跟孩子讨教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准备各种生活必需品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利用当下的契机,培养孩子的自主、责任,让孩子充分意识到“我很有用”,这个认知对孩子的帮助会很大。
多信任,少包揽,唤醒孩子内心能量
信任,让孩子在和谐、安全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给他尝试和改善的机会,当孩子感受到被需要、被信任时,是对内心力量最温暖的唤醒。其实每位家长原来何尝不是孩子?只不过肩膀上加上了生活的担子,慢慢地就选择了坚强。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走出父母的羽翼,独立面对成长的蜕变。
那就利用现在给孩子的未来储值吧。我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学会了买菜烧饭,长大之后他独自在任何一个城市学习生活我都不担心。在分担家务中,学会了照顾家人的感受,在工作中也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放手不是撒手,是给成长的空间,蕴含着父母的祝福和期待,而孩子会给我们惊喜。
这样特殊的时期,坚守在城市不同岗位上的家长们辛苦了,如果您在家庭教育中仍有困惑,我们还能再交流。祝愿每个家庭都能大手牵小手,一起奔赴更美好的未来。不能拥抱的日子,就在心里默默祝福,祝福大家一切都好,平安顺遂。
顺颂
春安
你们的朋友:付丽旻
2022年3月29日
作者:付丽旻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