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学生怎样学习雷锋精神?3月4日,一堂以雷锋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上在上海建桥学院举行,临港新片区的大中小学生给出了他们的解答。上海建桥学院、上海中学东校、建平临港小学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对雷锋精神多层次的解读、多样化的实践,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使不同学龄段学生在同一课堂上汲取榜样的力量。
建平临港小学的项骏喆通过讲述《雷锋的故事》,领悟“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乐于助人的精神。上海中学东校的初中生代表,写信与雷锋叔叔隔空对话,“您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一去不回,您在我们心中撒下了无数个雷锋的种子”。
上海中学东校的10名高中生,在学校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生读本》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寒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形成《实践雷锋精神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审视新的时代背景下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发现志愿服务日益融入社会治理,志愿服务精神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上海建桥学院今年获得雷锋金银铜奖的1000余名师生,以他们在志愿服务、见义勇为、扶贫帮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的实践做了示范。
如获表彰的建桥科技馆天文馆项目志愿者服务队,仅在2021年参与天文馆、科技馆志愿者的人次就达1595人次,服务天数达到57天,是所有参与两馆志愿服务队服务时间最长、人次最多的队伍。雷锋金奖获得者申非凡同学在郑州突发洪水之际,跟随郑州救援队,积极奔赴抗洪一线,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哈龙的眼中,“雷锋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要把这种精神多渠道的传递给学生。”作为学校“三馆”(雷锋馆、国政馆、党建育人馆)讲解的教师,自2019年来,他为前来参观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讲解累计近100场,甚至放弃寒暑假休息。同时,利用“三馆”讲解员的优势,结合思政课程内容带着学生在“三馆”开展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
提升思政课成效,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但怎样才能做到“大中小一体化”的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有机衔接?在去年,上海建桥学院与上海中学东校举行结对共建签约,并开展红色场馆实践教学集体备课会后,确定了“雷锋”作为思政大课堂的“关键纽带”。
“雷锋是大中小学非常熟悉的人物,融入不同的学段思政课教学和实践育人环节,是培训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本次大中小同上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互动方式的设计符合不同时段的学生认识规律和接受的特点,增强思政课有效性。”上海建桥学院党委书记江彦桥表示。
在探索临港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上海中学东校等临港新片区中小学开展系列结对共建活动。上海建桥学院的两个国家级思政平台为双方共同开展思政大课堂,提供了更高、更好的教学平台。双方利用建桥红色场馆及百亩劳动教育基地,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育教学规律,通过课程研究、教研活动、理论研究、实践活动等形式,共同开发适合不同群体的场馆实践教学课程,从而构建起的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育人新体系。
据悉,上海建桥学院已持续17年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已经形成全覆盖、常态化、长效化模式;学校将每个月第一个礼拜六设为雷锋日;设立建桥学雷锋志愿者总队;将志愿者服务纳入学分体系,累积满30小时获得2分;向具有雷锋精神的师生颁发的雷锋金银铜奖章累积近1万枚。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均为上海建桥学院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