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素养,是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想要全面提升体育素养,每天保持良好、规律的体育锻炼,不可或缺。
寒风凌冽的一月初,傍晚时分的上海体育学院附属金山亭林中学操场上,依旧热闹非凡。下了课的住宿生在灯光球场上尽情打着篮球,毫不介意彼时的气温,仅徘徊在零度上下。
在上海的各个校园,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惧严寒、不畏酷暑,保持着“天天锻炼”的好习惯。通过每天一小时甚至更多的体育锻炼,他们既享受到了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也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自身体质的健康发展。
“身随球动”,让学生随时随地动起来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金山亭林中学的校园里,这学期有了不少让学生欣喜的新变化。学校几片球场边的道路两旁,增设了几个透明箱子,每个箱子里都放着两三个足球、篮球以及羽毛球拍,想运动的学生可以随时从箱子里“借”到球,运动完再就近还到附近的箱子里。
自从校园里安上了这些特别的器材箱,上海体育学院附属金山亭林中学校长阮旖每次路过时,总会停下脚步细细观察一番——看看里面球的摆放位置是否有变化,数量是否有减少……她说,设立这些箱子的初衷,是想让学生们能够更为便捷地“身随球动”。“以前,学生在课间或放学后要想打会儿球,先要走一段路到器材室登记借球,如果碰巧器材室里的老师不在或者下班了,就容易吃‘闭门羹’,时间长了,有些学生怕麻烦也就不高兴动了。”
箱子装上后,效果显而易见。学校团委书记吴海波记得,最近这段时间,学校的操场和球场上,趁午休时和晚自习前自发来运动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周日下午,很多住宿生还会为了打球早早赶来学校。
据学校体育教研组长丁志东介绍,亭林中学自2015年创建特色(体育)普通高中以来,全面挖掘体育的育人元素,积极探索、实践体育育人的路径与方法,较为系统地形成了体育育人的校本经验。例如,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三大运动会和三大联赛。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学校会举办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冬季趣味运动会。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冬季运动会上,学生们在30米“手挽手”跑中,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一次次创造出反败为胜的精彩好戏。骑羊角球接力中,各参赛队伍默契十足,目标一致,在呐喊助威声中向终点冲去……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学校更是早早地辟出专门场地让感兴趣的师生参与到陆上冰壶运动中。此外,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各具特色的“一班一品”体育项目,中午时分,学生们常常会自发打起擂台。
“除了常规的体育课、大课间活动,我们通过完善运动设施、增设运动竞赛等一系列手段,让学生们充分动起来,把‘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个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个孩子的自发行动之中。”阮旖表示。
形式多样,通过丰富运动践行育人价值
无独有偶。金山区学府小学在增加每周体育体活课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早晨大课间活动,如两人三足、仰卧起坐、跳台阶、脚跳球、迎面接力、跳长绳等,大大保证了孩子每天至少一小时的在校锻炼时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运动会,足球比赛,跆拳道等有趣的活动和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孩子们不仅可以在课上学到这些有趣的体育技能,也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参加体育社团。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学府小学的张静老师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以前我常头疼,班上的孩子隔三差五生病请假。每次短则两天,长则一周,但最近一年,我发现这样的情况变少了。每天早晨的一小时锻炼,对学生的帮助十分显著。通过冬季长跑,学生的耐力得到了锻炼;通过跳绳、接力跑,学生的肺活量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让学生在锻炼中,巩固了体育老师教授的技巧知识、而脚跳球、呼啦圈等活动,则让低年级的学生们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通过跳长绳、迎面接力,高年级的学生们在锻炼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张静感慨道。
张静的班上,有个去年九月转学来的小轩同学。短短半年,他的体能相较之前有了很大进步。最明显的当属跳绳,从一分钟跳100个就气喘吁吁,到如今每分钟跳130多个也游刃有余。
在闵行区浦江一中,深受学生们喜爱的排球、篮球、乒乓、武术、街舞等诸多体育社团活动,本学期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后服务环节。不仅项目变多了,时间拉长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在浦江一中校长汤林看来,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们每天在校都保持至少一小时的体育运动,非常必要,也非常关键。因为只有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才有更健康的体魄去做更多他们想做的事情,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知识。
“有些家长有个误区,觉得孩子成绩最重要,成绩好了啥都好,成绩不好再想办法去练体育。但事实上,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每个孩子都应该通过适合他们的体育运动锻炼出健康的体魄,所以我们学校精心安排了很多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体育项目,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并参与进来。”浦江一中体育教研组长费晓芳表示。
由浦江一中体育老师耿凡诗雨所带的排球社团,本学期报名参加的学生越来越多,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料。从学生们期待的眼神中她感觉到,在学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育人契机,能让学生懂得什么叫团结,学会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更能在竞技中感受胜利的快乐以及努力拼搏的满足。
据介绍,2019年起,上海启动“每天锻炼一小时”试点工作。三年来,通过拓展运动场地、课后服务时段“送教上门”、家校合作以及引入社会力量等多种形式,各试点区各展所长,深入挖掘各方资源,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课内外锻炼的机会。例如,在普陀区,武宁路小学采用70分钟一节的体育课,在校园内开展冰壶项目。北海中学是典型的弄堂学校,学校在有限的空间里,对运动场地进行了合理的利用改造。普陀区教育学院附中则会利用课后时间段举办师生羽毛球比赛,既让师生通过比赛对抗提升运动技能,也在不经意间加深了师生情谊,深受大家喜爱。
责任编辑:王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受访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