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难称呼她为“长者”或者“前辈”,因为她没有太多坎坷沧桑,她的人生和学术经历如此之简单和顺利;更因为她的年轻:生在60年代尾巴的“准70后”,30岁就当了副教授,还是目前最年轻的中科院女院士。
你也很难用她的行政职务称呼她为“黄院长”,因为除了她排得密密麻麻的工作时间表在不断提醒你她是北大人数最多学院的当家人外,你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丝毫的“官样”。
她就是黄如,她的任职有了新动向。
1月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东南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命决定,黄如任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黄如此前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
2015年,年仅46岁的她就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东南大学将迎来120周年校庆,曾为东大学子的黄如,这次履新可以说是“回家”了。
1
黄如出生于1969年11月,籍贯福建南安。
从小黄如就是一名“学霸”。
小时候,成绩优异的黄如从当时当地最好的无锡市一中初中部保送到高中部。
中华中学退休教师朱凤兰是黄如当年的班主任,她曾公开表示,每次考试黄如的成绩都稳定在全年级前两名。“她学习很踏实,是实验室里的常客,常常会为了一项课题和老师多次互动探讨,并自主研究。”
除了自己学,黄如还会给同学讲解,非常热情。朱凤兰提到,只要大家有不懂的题目向她询问,她都会非常热情、耐心地讲解,是同学们的 “小老师”。
不仅理科很强,黄如的文字功底也很不错,“学校的活动邀请函、节日庆祝文章往往都是出自她手,她总能完成得又快又好,非常乐于为集体贡献力量,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1987年,她从南京中华中学毕业,高考也没有参加,直接保送至当时的南京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在电子工程系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
硕士毕业后,黄如北上求学,与北大的缘分正式开启。
1994年,黄如被保送至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了一名博士研究生。投入北京大学微电子领域的领军人物王阳元院士门下。
1997年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后,黄如来到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选择的路口,虽然当时有不少出国机会,但她还是选择了留校任教。
读博士时,她就开始了低功耗新器件的研究,这是微电子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此后她的研究方向就没有换过,迄今坚持了20余年。
她说她喜欢北大,尤其希望把博士研究生期间的工作延续做下去。
勤奋努力的她一路披荆斩棘,1999年,刚满30岁的她就任副教授,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8年被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多年如一日,醉心于实验室研究的黄如,攻克科技领域难关的同时,也肩负着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在黄如看来,行政工作和科研工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些科研的研究方法可以借鉴到管理,而管理的事情是与人打交道,某种程度上说比科研难度大一些,有些情况无法预测,有些管理方法又对科研思路的打开有帮助,“只要做事,不管做什么,总会有相得益彰的地方”。
黄如很忙。
在博士研究生杨力博的眼里,自己的导师是个“工作狂人”——“每天我还没到,黄老师就已经来办公室了;这一阵儿,自己忙论文的事情走得比较晚,可总也晚不过黄老师。”
每天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给180名左右的大一本科生讲授“微电子与电路基础”的大课;指导研究生,给硕博研究生开小组例会;修改研究生的论文;阅读文献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国内外一些团队合作课题和项目;处理信息学院和微纳电子学研究院的行政事务……
一辈子也没出过学校,顺顺当当念书,顺顺当当留校任教,可黄如觉得这样“挺好的”,“不会有太多的东西影响自己,可以一门心思地做点研究、教教书”。
她历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等。
2019年12月,她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20年12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负责理工科研、新工科建设、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保密、昌平新校区及昌平校区学科布局和学科建设等工作;分管科学研究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先进技术研究院、保密委员会办公室。
从她的履历中看到,黄如未离开过校园。
在2017年北大毕业典礼上,黄如曾透露选择学校的理由,她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很希望把读博士期间的低功耗研究工作延续下去,不要间断,所以就选择了留校任教。”
2017年,北大新闻网曾发布一篇关于黄如的采访,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她是一个低调务实的人。
黄如说:“我的故事其实很平常,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感兴趣,这样才能保持一颗年轻的好奇心,自然也就会要求自己把每件事情认认真真做好,而且一定要坚持做,要另辟蹊径,一定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最终会出好结果。”
3
在学术成果上,黄如的成就非常亮眼。
她主要从事半导体新器件及其应用研究。在纳米尺度新器件、超低功耗新原理器件、器件可靠性、关键共性工艺等方面做出系统创造性贡献,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部分成果转移到著名IC公司。
黄如于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时年46岁,是当时最年轻的中科院女院士。2016年,她当选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201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次)、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她给年轻人的建议就是“坚持理想,刻苦坚持,终有收获”。
此番黄如回到自己学习7年的东南大学担任校长。
4
当前,东南大学有1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5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在ESI国际学术水平最新评价里1个学科万里挑一,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增至40个,成为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
东南大学土木、建筑学科实力强劲,电子通信领域同样如此。
在2021年高校专利申请数量榜单中,东南大学以2766件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高校排行榜第5;US News发布2022世界大学工科排行榜,东南大学以84.3的分数位居世界第13,在中国高校中位居第6。
很多人也在期待,黄如将为东大带来什么?
黄如长期在北大工作,担任北大副校长时负责理工科研、新工科建设、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保密、昌平新校区及昌平校区学科布局和学科建设等工作,对高等教育办学等都有思考和实践。
在2021年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成立仪式上,黄如曾指出,一是要为国家培养智能领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弥补人才缺口;二是要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引领性技术,推动我国智能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三是要汇聚培养优秀学者,打造高水平的智能科学师资人才队伍;四是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黄如曾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对毕业生的殷殷嘱托令人动容。
她说:“期待你们修炼兼济天下的胸怀,怀揣一颗责任心;期待你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葆一颗奋斗心;希望你们懂得高低起落皆是生活,拥有一颗平常心。”
这既是黄如的人生态度,也是对未来人才的勉励。
她说:“不学习就落伍,不创新就掉队。可以说你的勤奋创新程度将决定你未来事业的长度。”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综合:中国妇女报、现代快报、北大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