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后,中小学生从周末密密麻麻的补课班中被解放出来,本应该享受更多的亲子互动时光,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不少家长很困惑,对“突如其来”的大把亲子互动时光茫然无措,不知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更有许多90后年轻家长声称自己还是一个“宝宝”,缺乏亲子互动的方法。
谁来为年轻家长补上亲子沟通这一课?在上海,全员导师制的推行让家长看到曙光——导师不仅是孩子的导师,也是家长、家庭的导师,在亲子沟通中,导师成了媒介,既转达孩子心声,又倾听家长诉求,努力指导和协同家长开展适切的家庭教育。更有家长也成为全员导师制的补充力量,用榜样的力量改变身边的家长,导师制正在让亲子关系变得融洽,让家庭教育走向更亲密和谐的方向。
到底谁才是宝宝?90后家长亲子沟通能力不足
做亲子关系的导师,一线教师们几乎都有这样的心得:与家长的沟通话题除了常规性围绕学生的学业、表现外,更多聚焦于孩子的需求、心理、情绪、状态、思想等。
这学期开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教师陈民成为7名二年级学生导师,也因此,她的手机里一下子多出了很多“家长新朋友”,而且,基本一个孩子对应两三个家长,都要求与陈民“互粉”。
“老师,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沟通,要安排他去哪些地方,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老师,学校能不能周末开放,让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松口气。”每天,陈民几乎都会听到来自家长事无巨细的倾诉,常至深夜。
陈民发现,现在的家长大多是85后甚至90后,有些家长自己还是一个“宝宝”,一旦遇到孩子不听话的现象就觉得束手无策,“老师我太生气了,我管不了他,你替我管一管吧!”陈民还发现,太年轻的家长缺乏亲子沟通的方法,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产生焦虑情绪,还会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和家庭的其他成员。
陈民的对策是,做这些家长的知心朋友。她不仅站在老师的角度给家长指导,还常常现身说法,把自己养育孩子的心得分享给家长。久而久之,陈民发现家长们都愿意跟她汇报孩子的一举一动,对教师的信任度提高了,开展其他教学工作也更顺利了。
陈民与学生们在一起
家长导师现身,弥补小学导师制结构性缺陷
今年9月,上海中小学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导师与学生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导师们关注的不只是学业,更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小学校长王建芳而言,导师与学生的师生比,是小学开展全员导师制的掣肘之一,导师明显不足。为此,王建芳开创“家长建导制”,让家长志愿者加入到全员导师制的队伍中,这一“放开”竟也赢得意外收获。
苗苗(化名)本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生,小小年纪就要面对父母整日喋喋不休的争吵。或许是为了逃避,苗苗常常“离家出走”,放学后不回家,逃到停车场、商场里“躲清净”,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加班加点去寻人成了家常便饭。
当“家长导师”何晴(化名)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要求与苗苗父母沟通,“大家都是做父母的,更容易有带入感。有时候同样作为家长去沟通,比班主任更有亲切感。”何晴三不五时地给苗苗父母做工作,不仅缓和了这个小家庭里的夫妻的关系,慢慢地大家发现,苗苗放学后也愿意回家了,情绪开朗了起来。“没想到,我们家这道亲子关系的难题,是身边的父母榜样给我们解开的,我们要像身边的榜样学习。”苗苗妈妈说。
孩子小心思怎么解?特别课堂支招家长智慧育儿
这学期开始,浦东新区新云台中学校长助理龚剑林正式成为7名学生的导师,学生表现异常、或学校进步较大,他都喜欢到学生家里去坐一坐,聊一聊。平日里,彭林(化名)虽然成绩不错,但几乎每周都有一两天不来上学,请假理由千奇百怪。龚剑林知道后,跑到彭林家里了解情况。原来,彭林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因为身体不适在家休养,他受到哥哥情绪影响,稍有不舒服就告假在家,父母更是对他百依百顺。
龚剑林对家长晓之以理:“小林头脑聪慧,成绩不错。但人生路除了智慧,更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几番指导下,家长渐渐明白了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养成孩子健全的心性,慢慢地,彭林逐渐回归课堂,成绩进一步提升。与原本班主任家访不同,龚剑林的家访更像是朋友般的关心,能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里。
成为学生导师后,长宁区天山二中心理教师吴欣发现,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情绪容易波动,随之而来的小心事、小秘密也逐渐增多。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孩子的这些变化,仍旧用原来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去试图“掌控”孩子,容易出现亲子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矛盾冲突。
小辉是一个情绪控制力很差的孩子,跟父母关系紧张。吴欣得知后,主动与小辉妈妈沟通,倾听其讲述近年的遭遇。“我知道你的苦,能体会你的心情,确实很不易,如果我是你,可能未必有你做的好。”听了吴欣这番话,小辉妈妈泪如雨下,“没有人能理解我,我一直在努力做好妈妈的职责,可孩子不配合。”此后,吴欣根据小辉的性格特征、身心特点等为他们量身制定亲子沟通计划,母子俩的关系融洽不少。
为给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补上家庭教育课,徐汇区梅园中学制定了《“全员导师制”导师家访工作提示》,要求导师在寒暑假家访、特殊需求家访实施中,还注重对已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突失亲人、家庭遭遇变故、家庭素有冲突等“高危”状况学生进行重点关怀。
此外,为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智慧育儿的能力,学校还聘请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开出家长学校课程,如《情绪风暴下的亲子沟通》,引导家长正确应对青春孩子的情绪问题;又如高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刘鹏分享《双减之下,我们怎样做好初中家长》讲座,进一步更新家长们的教育理念,明确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