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
北京时间1月5日17时14分,“小寒”节气到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常言道:“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此时节,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明显,北方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南方霜雪交加,冷透肌骨。
四川等地谚语说:“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伴随着小寒的到来,在凛冽的寒风中,游子纷纷开始归家,年味也日浓一日。
小寒·物候
古代,人们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雁北乡丨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
鹊始巢丨喜鹊是留鸟,小寒时节就开始衔草筑巢。但也有人认为,冬至才是喜鹊开始筑巢的标准时间。
雉始鸲丨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习俗
采购年货,准备过年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小寒时节,天气虽然寒冷,但市场上火红的春联,吉祥的福字,无不在提醒着人们,旧岁已近暮,新岁将登场。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
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如皋寒冬食俗。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腊八喝粥,各地不同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等不下20种。
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
陕西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甘肃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馓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馓”。
熬制膏方,挤油渣渣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到了小寒,老南京人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
小寒·养生
冬练三九:小寒至大寒的这段时间,正值三九,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能够增强身体御寒能力。由于离过年越来越近,有些地方还会保留年味十足的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斗鸡等。
在北方,如果遇到下雪,打雪仗、堆雪人,这些活动很快就会使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但要注意的是,冬季运动也很容易出汗,不及时脱衣容易导致皮肤发疹,但过度脱衣很容易感冒,所以在运动的时候注意出汗情况,适量增减衣物很重要。
注意保暖: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适宜进补:“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节气十分寒冷,所以在饮食上,暖身活血补气为小寒进补方针。羊肉、牛肉、栗子、红薯、杏仁、瓜子、花生、葡萄干等食物皆是小寒饮食之选,尤其是炖汤的烹饪方法最适合寒冷节气,正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这个节气,年轻人还注意不要食用过多肥甘厚味,辛辣之品,以免长出痤疮之类。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综合:灼见、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