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再传捷报!
继王一川同学以全球唯一的满分成绩摘得第6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后,包括该校史景喆同学在内的中国国家队五名队员在第5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全部斩获金牌。
自2018年以来,华师大二附中已实现物理奥赛“四连金”。
闪耀的荣誉背后,藏着什么“秘密武器”?
先来认识一下史景喆同学:
第5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
入选国家队
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银牌
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上海赛区)一等奖
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上海赛区)三等奖
保送至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
每天午饭、晚饭后去图书馆学习40分钟
小学六年级,史景喆开始接触物理竞赛。起初,他的水平并不拔尖,随着学习的深入,史景喆对物理的兴趣越发浓厚,成绩也逐渐提升了。到了初三,史景喆获得了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一等奖。
从高一取得省三,到高二获得全国银牌、再到高三入选中国国家队并取得国际奥赛金牌,史景喆的物理成绩每年都有进步。“我觉得自己的天赋不是最突出的,我是靠着努力慢慢成长的。”提及取得成绩的“秘密”,史景喆这样总结。
与许多数学、物理竞赛“大神”一样,史景喆自律性极高——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每逢周末,史景喆会想好一周要学习或巩固哪些知识点,再把任务分配到每一天;每天午饭后、晚饭后,他都会到图书馆学习40分钟左右,看似时间不长,但可以透彻地搞懂六七道题,日积月累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无论多简单的知识,他都认真听
第5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由立陶宛主办,受疫情影响,本届竞赛以线上组织分地区考试方式进行,有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学生参加比赛。
去年11月至12月、今年6月至7月,史景喆两次参加清华大学赛前集训。第一阶段,队员们学习了四大力学等大学物理知识,第二阶段则是完全按照正式比赛的要求,进行模拟真题训练。到考前,国家队的同学们已经练习过十余套的理论和实验题目。
在史景喆看来,第5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理论题比较简单,实验题比较难。两道实验题都需要将平板连接到焊有待测元件和测量电路的电路板上,再用专门的app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而学习使用app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两道题题量比较大。
中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教练、物理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范小辉则说,比赛分两天进行,19日考实验题,休息一天,21日考理论题。实验题略微有些难度,其中有一题考察了学生对实验器材的应用,史景喆发挥得不是最好,但是他迅速调整心态,理论题取得了比较高的分数。
在教练眼中,史景喆是个非常踏实的学生,上课时,无论多简单的知识点,他都听得很认真,基本功扎实;做错的题目能够认真反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他刚进学校时成绩不算拔尖,但学习上有目标、有计划,能够合理利用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后来居上。另外,他和同学关系非常融洽,同伴的帮助和鼓励,也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史景喆说,范小辉老师在高中三年里,会分阶段为物理竞赛组的每一位同学进行针对性指导,教我们如何改善学习方法,如何扬长补短;方仙法老师也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关键时刻与我交流,帮助我调整状态。
打游戏收集模型玩具,物理大神学习和玩两不误
作为物理“大神”,史景喆并不是想象中的“书呆子”,他还有许多课外爱好。比如打游戏、看番剧。除此以外,他还喜欢还有收集诸如变形金刚、高达模型等玩具。
学习和玩两不误,史景喆将功劳归为华师大二附中良好的学习环境。“二附中物理竞赛组有很多优秀的同学,我们相互帮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一个团队共同进步。”
记者获悉,华师大二附中已经连续获得四枚国际物理奥赛金牌。至此,学校30年来已经获得30枚国际竞赛金牌。
二附中一贯重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式。就物理组而言,小班教学、跨年级听课等多种授课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此外,金牌精神的传承是二附中的优势。看到学长取得金牌,下几届的学生会很受鼓舞,信心倍增。高年级同学经常给低年级同学出题、讲课,传授经验,发挥榜样的力量。这可能就是二附中能够越而胜己,不断创造辉煌的“秘密武器”吧。
作者:本报记者 张鹏 通讯员 王谧路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照片、素材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