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以我儿子的成绩,能进复旦吗?”
“这个成绩啊,差一点就没有大学上了。”
这个向复旦招办老师提问的人
是王德峰,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被誉为“怪才”“复旦哲学王子”,
他在学术的道路上登峰造极。
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却经常束手无策。
这个当了一辈子学霸的才子,
一个人骑着自行车,
闷着头在路上兜风,
骑到第三圈时,
情绪才渐渐平静下来。
对此,王德峰反思道: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
我也有很多没做到的地方。
我犯过最大的错误,
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在儿子的头上。”
其实,儿子一开始就不喜欢复旦,
是自己忽略了儿子的需求。
如今,当他不再执念于让儿子进复旦,
儿子反而爱上了学习,
还考上了世界一流的院校——伦敦商学院。
说到这里,他感叹道:“莫非命也。”
前段时间,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丁延庆一段吐槽女儿的视频上了热搜
丁教授表示
自己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
本科就读于北大
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获得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他的妻子也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
然而
他却发现自己的女儿
几乎完美避开了父母的学霸基因
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跑越远
给女儿辅导作业时
丁延庆总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有时甚至忍不住发火
可看着孩子满脸的不解和委屈
他又觉得自责
孩子确实努力了
学成这个样子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从一开始的恨铁不成钢
到后来的怀疑人生
最后心如止水
丁延庆略带着无奈感慨道:
“我想让孩子逆天改命,
孩子却让我认命,
不接受能怎么样?
她就这样。”
丁教授称
每天放学都让女儿强制学习补课
虽然逐渐能跟上
但发现她并不开心
决定放弃高压强制
希望孩子能发现其他方面的优势
成为有用之才
不久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小强也因为“教不好孩子”上了热搜。
在其学院官网的教师介绍里,张小强的个人资料写着,“虽然指导的研究生已超过70名(含在读和毕业),依然对初中生女儿的教育束手无策。”
这位重大教授父亲节在网络平台发文回应:
我和女儿间最大的问题是,
青春期的她不接受我的指导。
这就跟驯马一样,
你没有找到跟她的契合点时,
满身激情和关爱不仅无法传导,
还会让她紧张。
你越发力,效果越差,
最后人仰马翻。
初一我还努力试图指导孩子,
后来我就完全不过问学习了,
只给她做饭、陪伴。
没想到孩子反而愿意主动跟我聊点什么。
后来我发现,
高学历的父母往往容易自以为是,
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加到孩子身上,
对孩子期望值也更高,
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而我母亲因为自认为没有能力,
所以早早就放手,
反而让我独立自信。
我的经验是,
给自己和孩子时间空间,
多一些等待和陪伴,
度过最难的那段时间。
总有一天,
我们和孩子的契合点会到来,
那时就容易引导孩子。
如此看来,
大学教授在教育问题上
和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父亲一样
也曾情绪崩溃、走过弯路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张图:
其实,很多学霸父母组成家庭
都在经历着类似的困境。
话题“父母学霸,孩子学渣是什么体验”下,
不少家长留言:
“自己从小到大一路名校,读到博士。先生更是学神一样的存在,连跳几级。可生的儿子差点连本科都考不上。”
“自己硕博哈佛,老婆本硕博清华,儿子却年年倒数第一,差得很稳定。”
“自己在全国物理竞赛都得过奖,女儿物理却经常不及格。本指望二胎翻盘,结果儿子成绩更差。”
对此,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解释为“均值回归”。
任何偏离平均值的事物,
身高也好,智商也罢,
冥冥中总有一种力量,
使它们归于平衡。
在客观规律面前,再优秀的父母也只能认命。
然而,认命不代表撒手不管。
网友@夜家子鸢:
“我和先生都是中科大,我们探讨过儿子,底线是读专科,实在不行还可以考虑去菲律宾当渔民。
我能接受孩子学习不好,因为这事与智商有关。
但不接受孩子不好好学,这与认知有关。”
知名教育学家、李玫瑾教授也曾在演讲中提及,
自己的女儿不是什么学霸,
而是一个普通孩子。
有一次考完试,女儿给李玫瑾念成绩。
从高到低,最后念到数学,
120分满分,
女儿只得了15分。
换成别的父母,
多半会大发雷霆,
可李玫瑾教授却跟女儿开玩笑道:
“你数学不好,纯属是随了你爸的基因。”
在李玫瑾教授看来,
孩子是普通人,
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失败。
教育的本质,
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让他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
于是,她帮女儿想了不少办法:
陪女儿一起锻炼身体,
没准女儿能当个导游;
鼓励女儿学音乐,
这样对文化课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
最后,女儿发掘了自己的艺术天赋,
考上了一所艺校,成了一名音乐老师。
但正如土耳其谚语所说的:
“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我们要做的,
不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天才”“大人物”。
而是在看清现实、接纳平凡后,
为孩子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
引导他们在自己的赛道上奔跑。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顾军
来源:搜狐视频、正观新闻、男孩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