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当时我15岁,到储能中学念高一。在学校,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核心小组,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巡查,每周六晚上,大家都躲在女生宿舍里集体学习到深夜。在小组里,我第一次读到了《政治经济学》,并由此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今年91岁的上海市委党校原政治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志尚,今天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操场的八烈士群雕前,不紧不慢地向台下青年学子道出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红色过往。
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还有100天,在上海的“城市之心”黄浦区,上海市委党校原政治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志尚和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范祖德两位九旬老人,今天上午一同回到曾在烽火岁月就读的母校——储能中学,结合学校红色校史陈列室里的珍贵史料,给现在的中学生讲起当年校园里流淌着的红色血脉。
追忆烽火往事,“红色校史”有了更多传承者
有“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摇篮”之称的储能中学创建于1942年,前身是宁波效实中学上海分校。学校诞生于战火纷飞之时,作为当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几所中学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储能中学有一大批师生,毅然奔赴革命一线,并有8位烈士先后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诞生壮烈牺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储能中学并不宽敞的操场上,就已立起了一座伟岸的八烈士群雕。
“在储能中学求学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段力佩校长。为了把学生培养好,段校长请来了许多宿儒名流,有叶圣陶、周建人、楼适夷、马飞海……他们通过教学、课外辅导和个别接触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很多学生心里种下了红色的种子,其中很多学生由此踏上革命道路。据我所知,后来从储能中学走出的离休干部,就有数百位。”在校史室里,范祖德一边仔细端详着当年的史料,一边给学校红色校史宣讲团的师生志愿者回忆当年的故事。当看到展示柜里保存完好的上世纪40年代的学生登记册时,范祖德激动地在上面找着自己当年的化名“范祖庸”,并从上衣口袋掏出了一个卡片相机,连连按下快门。
“学校有这么丰富的党史资源,希望你们可以学好、用好,讲好它们,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看着宣讲团里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范祖德耐心地嘱咐着这些学生。上理工附属储能中学校长苏浩泂告诉记者,随着学校红色校史陈列室的对外开放,目前已有不少学生和老师主动报名担任志愿者,参与陈列室的日常运维以及红色校史的宣讲。
创新育人形式,让“红色故事”通俗易懂
黄浦区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所在地。结合校史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为青少年种下“信仰的种子”,黄浦的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黄浦区有近30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它们中不少都有光荣的红色传统,不仅见证了历史的风云际会,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向明初级中学的前身启秀女中,是中华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茅丽瑛烈士的母校。思政课上,思政教师从茅丽瑛成长经历讲起,告诉学生当时她是如何通过读书会接触到进步思想,学习成长,立志报国,最终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献身,以“孤岛女杰”的形象留在人民记忆中的。
与中共一大纪念馆相距仅千米的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还有一个名叫“红喇叭小小讲解员”的社团。成立17年,小小讲解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始终活跃在纪念馆、社区和学校等地,为市民游客、社区居民和同学们讲解红色故事。为了让小伙伴们更好地理解讲解内容,他们还把很多纪念场馆、教育基地的成人版讲解词改编成通俗易懂的儿童版讲解稿,像讲故事一样给小伙伴们讲解。如今,仅是针对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解说词,就有普通话、英语、沪语、连环画以及快板等多个不同版本。
百年老校蓬莱路二小,不仅鼓励100个党团队员同讲100个党史小故事,还创编开发了学党史游戏棋。“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三(3)班的张漪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沿着长征路线设计了一道道游戏关卡。在每一个地标旁,画上各地的美景美食,以此提醒伙伴们,如今安宁美好的生活,是先辈们浴血奋战换来的。棋盘上,行至特定格子,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听到师生共同录制的红色故事。
用好身边历史,激活青少年的“红色基因”
储能中学所在的南京东路街区,遍布着“五四”“五卅”等诸多红色文化遗迹,整个街区的变迁都与上海乃至中国的发展变化紧紧交织在一起。“区域内多数学校的校舍、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乃至学生上学时走过的每一条路,其实都有故事可讲。我们能否开发一套区域性校本课程,带领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学生们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近历史?”格致教育集团政治学科工作室导师、储能中学教师黄玉霞告诉记者,2019年6月,区域内的储能中学、格致中学、格致初级中学、应昌期围棋学校(原)等学校的思政老师带着这一课题聚到一起,历时一年时间开发出了《上海城市之心的前世今生》拓展型思政课程。
“人民广场、南京东路其实学生们都很熟,不少学生放学后经常会去那,尝尝网红美食、玩玩密室逃脱。”储能中学思政老师徐倍伟说,她带学生去体验南京东路的“前世今生”,就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网红店”开始。从杏花楼的网红青团,到南京路东拓升级,从十里洋场到石库门文化、从探访红色遗迹到请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官兵,通过不同的主题任务驱动,让学生结合体验开展研究性学习,用身边的历史,帮助他们坚定“四个自信”,引导他们爱家乡,爱祖国,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去年上海市教委公布的100门本市中小幼“中国系列”课程中,《上海城市之心的前世今生》赫然位列其中。如今,这一课程不仅让储能学子收获良多,更是在周边中小学、幼儿园乃至与储能中学“牵手”的上海理工大学,都有了更丰富的应用实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思政教材,而校园里、校门外的这些红色资源,既是激活青少年红色基因的最佳‘入口’,也是青年学子党史学习教育的最鲜活教材。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与课程,青少年不仅能够在任务驱动下内化学习,还能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情感,从而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厚植家国情怀。”黄浦区教育党工委书记陈亮表示。
作者:王星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