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科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理解坚持四个自信之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下的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何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从而为未来创造中国的经济理论做好准备?……
“大量鲜活的课程思政素材就在我们身边。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在课堂上,我们要把中国的发展需求、中国的发展挑战以及中国的制度优势概念性地传输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教会他们在更高的认知高度和多个思考维度来研究问题。”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召开的一场思政课程建设研讨会上,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学校教务处处长杨颉分享了他们的育人经验。当日,多所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优秀教师齐聚一堂,分享课程思政经验,探讨如何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兼备的优秀人才。
如何让每一个团队成员加入课程思政的建设当中?怎么确保课程思政高质量全覆盖,避免流于形式?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夏纪军在分享中说,教学团队从育人的大角度出发,梳理出课程所包含的公平诚信社会责任等12则包括中国改革实践的典型案例,将中国的社会经济现状、中国经济改革史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培养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感。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代中强以《国际贸易》课程为例进行分享。他表示,“作为教师,在课程中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开放观和国家利益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全球分析的视野。”例如,代中强通过向学生展示从1949年到1978年,以及1978年至今的贸易数据,引导学生了解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深度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应用经济系系主任罗守贵看来,课程思政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这项工作不应当是生硬的,不仅要让学生喜闻乐见,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授课过程中,罗守贵发现“《经济学原理》都在讲别人的故事,非常有必要编一个跟它配套的中国的案例”。因此,他和团队带着学生,编选了51个来自中国市场的案例纳入教材。
“课程思政就是要从更高的思想意识层面带给学生价值观引导。”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副院长井润田教授指出课程思政其实是教师们已经在做、一直在做的内容。
未来的课程思政形式要更多元化,与学科结合更紧密,追求真理,结合审美,让课程思政与五育并举深度融合,更加贴近学生,经管学科也将继续推出精品课程,并将先进经验在学科中复制,使其更好地得到传递和推进,真实地将融合在课程中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交大安泰经管学院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