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海发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大力推行名额分配方式——将全市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0%到65%的招生计划,分配到有关区和各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一时间,关于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分析、解读刷爆了朋友圈和微信群。确实,对家长来说,这个变化太重要了。从整个升学链条来看,中招尤其特殊,往下影响“小升初”,往上对接高考。
今天(3月17日),上海各区已经公布2021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而3月19日,各区将公布义务教育招生细则。
名额分配“新政”下,上海的初中、高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对家长来说,更现实的一个问题是,新政之下,孩子到底选公办还是读民办?做择校“博弈”时,需要掌握的要点是什么?
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文汇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教育界人士。
【1】
首先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这次名额分配“新政”发布的时间点,很关键!
沪上一位知名教育专家在解读这一政策时认为,之所以在上海各区公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和招生细则之前发布这一文件,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广大“小升初”家长和学生仔细考虑未来的选择。
家长要仔细考虑什么?
首先,是对学校的认知。啥叫“好学校”,啥叫“普通学校”?家长真的了解吗?
“所谓的‘好学校’,人满为患,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去;但一些家门口的普通中学,却门可罗雀,参加中考的毕业生有的只有几十人。哪怕这些学校有良好的师资和硬件,也花了很多心思去建设和维护,但多数家长都有‘扎堆’心态。时间久了,愿意选择这些普通中学的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少,老师也越教越没信心。”上述这位专家给出分析。
或许,还有不少家长认为,如果不能上好初中,就不再有可能上到好高中,也就不再有可能上好大学。但现在,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改革方案,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50%-65%名额分配到区和学校(这里先略去具体的分配方式)。“这意味着,无论在什么区域、什么学校,只要学生努力,都有可能进入优质高中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的看法是,对学生个体来讲,既然家门口的初中学校都具备升入优质高中学校的制度通道,就没必要再舍近求远。当然,无论在哪所学校,要真正将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最终收入囊中,依旧需要学生不懈努力。
让我们再看来一个案例。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是黄浦区内的一所完中。在校长苏浩泂眼里,名额分配政策看似是在“提振”普通初中学校的“出口”,实际上也会慢慢影响学校的“入口”。
“三年前得知上海要进行中考改革后,学校就有家长决定让孩子放弃去争取优质学校的机会,安心留在自己学校。可以说,‘新政’给我们这样的普通中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如今有了政策红利,自然会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老师教好书的动力。一旦将来学校进入优质高中的学生越来越多,家长也会用全新的眼光来打量这些家门口的学校,相信好的生源自然而然就会回流。”
【2】
现在,有些家长或许心里还有另一种担心:进入相对薄弱的初中,整体学习氛围不好怎么办?
请注意,这次的方案明确规定,填报名额分配志愿的学生中考成绩必须达到相应的“控制分数线”才能被投档。这对所有初中学校来说,都意味着必须要拿出有效手段,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随着新政靴子落地,初中学校会发生哪些变化?
上海市三门中学校长秦娟说,对于一些相对薄弱学校,可能原来重心放在补差上,现在则须拔优、促中、补差三管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开展因材施教,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加强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不足,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因此,只有学校和老师一同“发力”,确保学生能够“过线”,才能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当然,也有“牛娃”家长发愁:在那些委属以及区属市示范性实验性高中,原本可能是“90分”的学生济济一堂,而随着名额分配的落地,今后可能“80分”甚至“75分”的孩子也要同在一个教室。会不会存在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却“消化不良”的局面?
“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可能总是齐步走让所有人一起前进。课堂里,不仅要有差异教学、也要有合作教学,班级中,除了考试成绩更应有人际关系、同学交往乃至互帮互助。如果只是太过单一的‘一刀切’格局,难免就会变得单调,而越单调就会越枯燥,不利于整体教学生态的发展。”周彬告诉记者。
【3】
想告诉家长的是,这次的名额分配新政,不仅你们关心,很多中学校长们其实也非常关心!
“以前,一些好学校可能会靠头部生源实现‘躺赢’,但今后,由好生源带来的高升学率恐怕会越来越少。削减自主招生名额,加大名额分配力度,等于把绝大多数的‘市重点’又拉回了同一起跑线上。”闵行中学校长何美龙直言,不管是优质学校或者相对薄弱的学校,每所学校多少都会有优秀学生。
作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闵行中学每年也会有分配名额给到区内各校。有些孩子尽管来自较为薄弱的学校,以前没碰到过太好的师资,但换了新环境后其实他们爆发出的潜能非常大。也有的孩子原先学校不错成绩也不错,但因为之前“透支”得太厉害,反倒没了后劲。
在他看来,对于优质高中而言,“新政”的实施,将是学校打破“唯分数论”再出发,思考如何全方位“育人”的新机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的环境,并提供有效的保障。既然生源结构改变了,学校就要进一步加强因材施教,才能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此外,也要设计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不同职业及其相关领域知识,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何美龙说。
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杨振峰认为,对于优秀学校,学生的差异性确有可能因此扩大,但社会本就是丰富多样的,学校生态自然也应该如此。“今天的学校就是明天的社会,把不同的学生放在一起,有利于模拟社会生态。而且,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创新,高竞争、高压力的环境反而不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我认为,真正的好学校和好老师,一定能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能够帮助到每个孩子,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不一样的服务。”
作者:王星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