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是2018年《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配套文件,适用于2022年起参加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考生。文件发布后,相关教育专家第一时间予以解析。
【观点1】中招改革:从“不让每个学生掉队”走向“不让每所学校掉队”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周彬)
近日,上海中考改革方案的配套文件《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公布,希望通过新一轮的招生录取改革释放政策红利,缓解家长学生的焦虑情绪,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深化改革,让学校教育回归因材施教的育人初心。其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自主招生选拔特长学生、统一招生注重学习基础。
理想的教育,不该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出现过度紧张与过度竞争现象,但有些家长认为,如果不能上好初中,就不再有可能上到好高中,也就不再有可能上好大学。如今,上海中招改革方案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50%到65%名额分配到区和学校,也就是说,本市优质高中超过一半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区和各个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这在制度层面可以有效防止“区域掉队”“学校掉队”。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在什么区域、什么学校,只要学生努力,都有可能进入优质高中学校。
当然,将超过一半的名额分配到区和学校,前提条件依然是学校和学生都要努力,只不过这种努力是科学的,是公众可以接受的。
首先,名额分配招生有底线要求,即学生都必须要达到相应的名额分配最低控分线,否则名额依然会被收回。这就意味着改革方案既给了初中学校以希望,为此类学校学生直接就读优质高中学校提供了制度可能性,但也需要初中学校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才能将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对学生个体来讲,既然家门口的初中学校都具备升入优质高中学校的制度通道,就没必要舍近求远,当然,要真正将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落到自己身上,依然需不懈努力。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能够较好地激活学校因材施教和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中招改革方案也不局限于名额分配。招录有特长的学生和特别优秀学生的自主招生,依然保留在此次方案中。但既然自主招生旨在招收“特别的”学生,因此对各高中学校自主招生的名额有所控制,但对于“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普通高中学校和市特色普通高中有更大的空间,这是对有特长和特别优秀学生的鼓励。对于教学质量特别高的学校,如果分配来的名额还不足以把所有优秀的学生送入优质高中学校,那么,这时候中考就发挥着最后的选拔功能,从而保证每一名初中生的努力,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综观此轮上海中招改革,选拔性与教育性都得到了较好的照顾,甚至将教育性置于选拔性之前,通过对义务教育的良好引导,来让选才变得更加科学,变得更加富有教育意义。从这一轮中招改革立意来看,上海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从不让每个学生掉队的教育理念,走向不让每所学校掉队的教育格局,让就读每所学校的学生都有进入优质高中学校的希望,当然把希望变成现实依然需要学校和学生的持续努力。
【观点2】生源结构变了,必将带动高中育人方式转型
(上海市第二中学校长 陆军)
上海市中考改革方案自2018年公布以来,陆续出台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文件,这次出台的招生录取改革文件也是中考改革重要的配套文件之一,体现了中考改革分步推进、平稳实施的导向。
上海中招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评价改革。中考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决定了高中学校的选才方向。此次改革促使高中学校更进一步从综合素养的要求进行选才。考试内容方面增加了跨学科案例分析题,增加了英语听说测试和理化实验操作,进一步强化对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在招录方式中增加了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把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重要参考,真正打破了“唯分数”的评价方式,与上海已实施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相衔接,体现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大方向。
对高中学校来说,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要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考查学生的认知、创新、合作等能力和其他综合素养,进一步科学地“选苗育苗”,助力评价改革。
上海中招改革有利于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等改革可以进一步均衡教育资源,扶持不挑选生源的初中学校,让更多在不选择生源初中就读的学生能通过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进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高中的生源结构也将会发生改变。高中必须要加强五育融合、构建全面而有个性的培养体系。
教育最终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的环境,并提供有效的保障。生源结构改变了,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因材施教,深化选课走班和分层走班相结合工作,才能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生源结构的改变,还需要高中学校更好地设计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不同职业及其相关领域知识,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这些工作的开展必将带动普通高中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和转型。
上海中招改革有利于提升初中学校的教育质量。中招政策是根“指挥棒”。从育分到育人,中招改革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求初中学校必须做出改变,重视每一门科目的教与学,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避免“偏科”;同时要结合项目化学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建立、完善综合评价制度,拓宽综合实践渠道,更好地实施和科学合理地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接受教育和锻炼,将书本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进行平衡和有效的结合,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所以中招改革有助于促进初中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教育的一切工作都要从育人出发,根据育人需要全面展开。上海的中招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宗旨,有利于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对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构建全面而有个性的培养体系的最好诠释。
【观点3】名额分配“新政”下,初中学校机遇与挑战并存
(上海市三门中学校长秦娟)
《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的出台,将原来的自主招生、零志愿录取、推优生、名额分配、志愿录取等方式,调整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三种方式,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推行了名额分配方式、招录方式的改革,以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无疑是一种导向,引领广大初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学生观;坚持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知行合一,既育分,更要育能,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进一步来说,初中学校须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用德智体美劳来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的优势,将学生学业成绩、艺术课程学习、体育科目和体质健康达标、自主体验课程记录、劳动技能等情况进行记录。学生综合素质报告,既是学生的成长轨迹记录,同时也用科学的数据反映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情况,促进学校将立德树人和五育融合落地、落细、落实。
当然,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对初中学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以前学校可能得不到的名额分到手了,挑战是学生必须达到相应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若初中学校被分到3个名额,最后却只有2人达线而被录取,这就没充分发挥政策红利。因此,公办初中必须认真领会新中考改革精神,抓住生源变化、制度红利等提供的机遇,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相对薄弱学校,原来可能重心放在补差上,现在则须拔优、促中、补差三管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开展因材施教,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加强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不足,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培养,确保他们过线,才能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为更多的学生打开了通道,有了更多机会升入优质高中。这也有利于给择校热降温,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公平落到实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振广大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的教育信心,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总之,这次改革政策的出台,表达了上海着力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让市民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决心。初中学校要乘势而上,赢得老百姓的好口碑,使上海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
【观点4】中招新政间接影响“小升初”家长:家门口的公办初中更有吸引力
(上海开放大学家庭教育专业教师 李爱铭)
上海中招改革政策稳中有变,不仅直接影响明年度“直面中考”的家庭,而且间接影响广大“小升初”家长和学生的选择。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学者和初二学生家长,我认为,中招改革背景下,优质高中招生向家门口的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倾斜,对口就读公办初中更有吸引力。
新的中招政策中,大的格局并未变化,但对批次进行了优化整合。具体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从2022年起,高中自主招生规模进一步控制,合计不超过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6%。自主招生比例减少,其他批次“此消彼长”,新政大幅度提高了名额分配的比例。
新格局中,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比例提高到50%-65%,以增加在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就读学生进入名优高中的机会。其中,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中,70%分配到区内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学校,30%分配到全市各区。
以某该类高中学校为例,学校招生计划400人,如果当年名额分配比例为65%,则65%的70%,即182人直接分配到区内每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进行招录。从初中学校来看,意味着普通初中的优秀学生进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
而且,上海中招改革还探索突破“唯分数”的评价局限,以“名额分配”为例:中考成绩入围“名额分配”到校计划的考生,在达到相应的最低控分线的基础上,还要结合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综合考查结果综合录取,这种录取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中考科目与考查方式上,增加开放式考察、动手操作等多元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素养,引导学生能力提升。
上海中招改革减少自主招生比例、增加“名额分配”机会,将推动上海基础教育办学格局变化,进一步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减缓教育焦虑。对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来说,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传统的教“好学生”到“教好”学生,在多层次生源并存、因材施教、特色发展等方面深化探索实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初中来说,名额分配到校的制度设计将为每一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都有学生进入市名优高中助力,学生将拥有更多进一步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当然,这也对初中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以“强校工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等多管齐下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提振公办初中的办学自信,进一步推动优质均衡。同时,还要看到,中招改革与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民办超额摇号”等政策形成合力,将进一步为过度追逐所谓热门学校降温,减轻学生负担,舒缓社会性的择校焦虑情绪。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