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亲手炒的四川兔肉、爸爸熏了半年的西藏牛肉干、妈妈一个个剥干净的山核桃……今年不能回家过年的留沪大学生们,最近都陆陆续续收到了千里之外的“家乡味道”。
学校快递点堆满了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年货,打开一个个沉甸甸的爱的包裹,来自远方的亲人们的牵挂提前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
“每天都和家人电话视频,听妈妈唠唠叨叨好几遍,叮嘱衣食住行。”很多第一次在外地过年的大学生们,和同学、老师、宿管阿姨分享着自家的特色菜,一起在校园度过这个特殊的春节。
即使不回家过年,桌上仍然摆着一副你的碗筷
今天,留沪过年的上海大学博士生杨毅,随口问了问母亲在做什么。“今天帮你的铺好了床,还换上了一套干净的床单。虽然你今年不回家,但家里的桌子上仍然摆着一副你的碗筷。”母亲没有说出口的思念却浸润在了每一个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里,让杨毅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是杨毅二十多年来第一次不在家过年,76岁的外公早早地为他寄了一箱丰盛的年菜。炸丸子、卤牛肉、酱蹄膀、灌香肠、三腊菜等江苏泰州的特色菜,每一道都是老人家在农村土灶上亲手烧制的。“外公现在身体大不如前了,非常挂念我们在外的两个孙辈。他常说我们是他的骄傲。”因为疫情,杨毅退掉了回家的车票,不过他准备在春天抽空回一次家。
一边吃着最熟悉的“妈妈的味道”,一边和亲人们视频通话“云拜年”,远隔两地的大学生们向家人直播自己的留校生活。“我天天和爸爸妈妈、双胞胎妹妹们通过手机直播分享生活小事,其实也没那么想念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大一学生高祎堃老家在河北保定,她给记者展示了妈妈亲手剥的两大罐核桃仁,“每一瓣都很完整,因为我妈妈知道我爱吃坚果所以经常给我剥,她现在可是剥核桃的高手。”2月8日恰逢高祎堃的两个妹妹过十一岁生日,她特意提前网购了毛绒玩具、手工拼图寄回家,还预定了当天的外卖蛋糕、奶茶。
分享各地的春节“限定”美食,和大家一起过年不孤单
这两天,华东师范大学18级行政管理专业的旦增晋美收到了来自家乡西藏的牛肉干和酥油茶。“因为缺了一碟干辣椒粉,所以还差了一点味道。”旦增晋美嚼着家里半年前就开始熏制的牦牛肉干,“这个一般人吃不惯,只能给同学们尝尝鲜。”
“家里做的香肠90%都是肉,吃着特别香。”上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徐子东最近收到了一箱山东潍坊特产,有秘制烧鸡、自家灌的香肠、嚼劲十足的火烧等等。今年,和他一样住在4号楼里留校过年的学生还有130多名,他们互相大方地分享各自家乡的春节“限定”美食。
“和大家一起过年也挺热闹的,我们这几天忙着布置宿舍楼,和宿管阿姨一起挂灯笼、贴春联。”徐子东说,“春节我们还约好了一起看春晚,大年初一一起包饺子,在学校和大家一起过年不孤单。”2月8日,他们还收到了来自学校的新春大礼包,有网红零食、坚果瓜子、防疫套装等实用礼品。
“老爸老妈,请你们放心,有同学、老师陪我一起过年。今天还和老师们、同学们一起过生日,很开心!”在同济大学的寒假留校学生迎春慰问交流会上,医学院本科生李杰看到学校为他准备的生日蛋糕,既感惊喜又感意外。他还与远方的家人进行了视频连线,心里感到格外温暖。当晚,同济大学为2月份生日的11名留校学子集体过生日,送上生日祝福。留校学生还收到了精美的新年大礼包及新年压岁包。
作者:储舒婷 摄影:张挺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