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有一群老师,默默陪伴着莘莘学子的成长。他们和学生,亦师亦友,是青年人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也是不少学生在遭遇“成长的烦恼”之时最信赖、最愿意倾吐心声、交流思想的知心朋友。他们,就是高校辅导员。
2020年,沪上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典范和榜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辅导员张桁嘉获评教育部第十二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是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中最年轻的“90后”。在教育部思政司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上,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辅导员魏金婷和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婷以优异的成绩,分别摘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为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宣传表彰一批长期以来、特别是2020年度有突出表现的优秀辅导员,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主办的“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也于日前揭晓,评出“2020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0名,提名奖10名。
张桁嘉:
第十二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他担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志愿讲解员,深情坚守12年,讲述党的初心故事百余次,培养了23名学生志愿讲解员;他是同学们口中的“嘉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他带领学生为农村公路找病因、开处方;他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疫情期间,他化身“超能大白”,协助重点地区返校学生进行检测,策划成立湖北学生临时党支部,打造党史、校史、战“疫”团课三大系列云端课程……
他就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辅导员张桁嘉。日前,张桁嘉荣获第十二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成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中最年轻的“90”后。
2008年,刚上高一的张桁嘉成为一名一大会址纪念馆志愿讲解员。2013年,他推动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联合培养学生党史讲解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张桁嘉在信仰传承路上不停探索,让志愿服务的能量向更远处辐射,让红色历史向更远处传播。在他的带动下,近五年来,交通学院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与过去同期相比增长逾40%。
疫情发生后,张桁嘉每周召开战疫“云班会”,为学生带来一堂堂有温度的班会课。他提炼疫情防控“活教材”,挖掘抗疫的思政育人元素,开拓B站、抖音等新形势下思政工作新阵地,打造党史、校史、战“疫”团课三大系列直播网课,激励青年利用专业知识助力疫情防控,号召学生奋勇拼搏、上下求索。
都说辅导员的工作是白加黑、007,张桁嘉的感受却是“累并快乐着”。他说,“我觉得,我们辅导员就是一粒火种,就是要去点亮学生心里的希望火炬、信仰火炬,再一棒一棒把火炬传递下去。”
魏金婷:
第八届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身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辅导员,工作四年多来,魏金婷坚持聚焦学生价值引领,在以新时代新思想凝心铸魂上有“新意”。“在第八届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斩获一等奖,靠的是日常点滴工作中的积累。”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她始终在不断尝试和探索。
魏金婷担任学校“学习进行时”学生理论宣讲团指导老师,与宣讲团的学生们一起进行理论学习、开展理论研讨、结合重大时间节点进行理论宣讲,指导学生在各类省部级、市级平台上积极传播青春正能量。
她还通过主持“微微静听”网络名师工作坊,用学生喜欢的网言网语和呈现形式宣传新时代新思想,为学生释疑解惑,推送原创理论学习文章、拍摄理论宣讲微视频、开展理论学习微研讨50余期,点击量近15万次,着力在“云上”引导学生对新时代新思想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吴婷:
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
自2005年留校以来,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吴婷始终扎根基层辅导员岗位,下宿舍、听课、谈心、开会成了日常。脱颖而出,获此殊荣,与她十多年来一线辅导员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密不可分。
与一般辅导员不同,吴婷面对的是一群国内外竞技体育赛场上的高水平运动员。根据这一特征,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教结合”育人探索,提出“以体育德、寓德于体”的思政模式,将成为“懂理论的实践者,会实践的理论者”作为自己的岗位准则。
作为体育学院唯一一名本科辅导员,吴婷需要兼顾2个校区、面对5支高水平运动队。她以每年“做完一届就业”紧接着“迎来一级新生”的节奏,在4个年级“360度”的学生事务中任意切换。
吴婷直言,通过此次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参赛经历,更体会到了“以实干凝实效,以创优促跃升”的辅导员成长路径。在给学生“360度”关怀的同时,她将继续用速度和温度的服务、深度和广度的管理、支撑学生发展的精度和宽度、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和厚度,传递着初心不改,始终如一的“360+8度”思政热爱。
2020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化作学生成长“营养剂”,用微光照亮生命
如果说校园是立德树人的沃土,那么辅导员就是将自己化作学生成长的“营养剂”。日前,2020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名单公布,他们分别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峰、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党委副书记涂皘、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沈峰、东华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魏冰、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李祥永、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辅导员唐玲、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陈琳、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学院辅导员吴斐、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辅导员叶维明、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辅导员杨凤美。
10位高校辅导员各具特色,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献给基层岗位,与学生共同成长,在这份温情的陪伴中,也收获了学生们的炙热真心。
与学生共成长,既是知心朋友也是指路明灯
“学生在辅导员的心目中有多重,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就有多重。”这是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李祥永工作近二十年来始终秉持的理念。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认清自己,树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最终走出困境。
对于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党委副书记涂皘来说,最好的陪伴是与学生一起成长。针对“95后”“00后”学生爱玩卡牌游戏的特点,他发起光华书院“辅导员陪伴券”,陪伴券一套三张——陪“学”券、陪“玩”券和陪“聊”券。用一张“券”与学生“同频共振”,学生也借此机会得以向辅导员敞开心扉,形成一种双向而高效的交流。
辅导员是大学生身边的知心好友、指路明灯,对于特教生而言更是如此。2000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率先开办以艺术设计为载体的聋人高等教育,艺术学院辅导员吴斐成了一名特教人。为帮助特教生更好地就业,吴斐创建“激励就业模式”,用建立学生自信、传授职业技能和耐心陪伴相运用的方法,为特教学生成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与网生代对话,办公号推微课精彩纷呈
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帮助学生拆除成长中的“地雷”,辅导员如同“拆弹专家”,在爬沟过坎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感化学生。然而当辅导员们面对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年轻时,如何与“网生代”对话也成了新的难题。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辅导员叶维明的做法是搭建“辅导员说”微平台。目前,该公众号拥有包括6000余名全国辅导员在内的2.3万粉丝,收到全国近70所高校师生主动投稿,累计服务超300万人次。
坚持学生在哪,思政工作做到哪,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辅导员杨凤美探索“点、线、面”精准网络育人工作法,以信件、网文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创建“微言美语”知乎个人账号,2019年至今已累计撰写15万余字。
2017年,东华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魏冰推出“sunshine微课工作室”,《新生第一课》《我的军旅故事》《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等系列微课陆续推出。目前,工作室发布微课80节,视频阅读量破12万次。
做学生引路人,在实践中坚定信仰开拓创新
新时代的辅导员不可或缺的是绣花针精神,辅导员不仅要做好日常事务工作,更要教育、引导、影响学生,完成从“保姆”到“引路人”角色的转变。
结合国家所需、学生所盼,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峰带领团队成员共同推进“青年全球治理创新研究与发展中心”建设。过去3年,青海、雅加达、万象、金边……都留下了朱峰与赛事工作团队忙碌的身影。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沈峰的工作始终围绕“党建育人”展开。他以“我服务,我成长”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目标,开展“格致工作坊”、开设“理财小课堂”、进行党建课题研究,确保党建育人成效实现螺旋式的稳步提升。
开展“行走的课堂”,带着学生前往北京天安门、江西瑞金、安徽小岗村等实地考察,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陈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
在与学生们的切磋中,辅导员们也在不断成长。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辅导员唐玲刚踏上岗位时,还是与大学生们年龄相仿的小年轻。在一线工作13年来,她不断“打怪升级”,适应学生新特点,创新服务、教育学生新方法,开展心理普测访谈、构建学生立体化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系统……为成为一名专家型、研究型辅导员而努力。
时代变迁,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已演化出新的内涵,但不变的是,他们始终在用真情、执着感染、陪伴每一位学生成长,用微光照亮生命。
2020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朱 峰 复旦大学
唐玲 上海大学
涂皘 华东师范大学
陈琳 上海师范大学
沈峰 华东理工大学
吴斐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魏冰 东华大学
叶维明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李祥永 上海理工大学
杨凤美 上海商学院
2020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季自军 上海交通大学
杨红娜 上海电力大学
彭婧 同济大学
张瑛 上海中医药大学
高木梓 上海音乐学院
张书娟 上海电机学院
陈卉 华东政法大学
乌孜土尔克·巴格拉西 上海健康医学院
翟斯凡 上海海洋大学
袁桂娟 上海杉达学院
编辑:李晨琰 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