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考上大学了,但我为什么如此迷茫?”脱离了父母、老师的耳提面命,不少大学生过上“佛系”生活。在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如何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为打通教师、学生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上海师范大学推出首个驻楼导师工作室。
“我们希望驻楼导师能够在学术、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疏导等方面全面引领学生成长。”在今天(11月11日)的入驻启动仪式上,上海师范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表示,未来学校会整合多方资源,将学生生活园区打造为“全方位、立体式、浸润式”的育人空间。
启动仪式上,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教工第一党支部与园区学生党支部签订了共建协议书,支部十位教授成为学生生活园区首批驻楼导师。据悉,化学教工第一党支部是上海师范大学首个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党支部。依托教育部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立,连续两年获得学校教职工党支部教学科研战斗堡垒指数第一名,支部成员中近半数是正教授。首批驻楼导师学术成果丰硕,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重要论文。
化学学科教授走进文科学生园区会产生哪种化学反应?化学教工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贾能勤教授表示,进驻学生生活园区后,其成员将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经历,围绕“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选择科学事业意味着巨大的牺牲和无限热爱”“新时代的担当与使命”等主题开展“驻楼导师沙龙”系列活动。“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深厚的学识滋养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勇攀科学高峰、实现全面发展。”贾能勤说。
“学校推动驻楼导师工作室建设,就是要着力推动学科、课堂、教师、朋辈等各类育人资源向学生社区延伸。”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生活园区党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学生生活园区还将策划“校领导面对面”“企业家午餐会”“人生导师”“立德励言”等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知识分享、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上海师范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