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华东理工大学的“适应于未知环境探测的智能无人系统”
图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芳香健康产品
“耳聪目明”的无人车、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盾构机换刀机器人、中医香疗“治未病”……一大批高校最新科研成果将于9月15日至19日举行的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亮相,涵盖抗疫攻关、重大先进装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系统、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
记者从工博会高校展区主办方获悉,69所参展高校将带来708项创新成果,其中沪外高校49所、上海高校17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还有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泰国西北大学和泰国北清迈大学3所国外高校参展。据悉,本届工博会主题为“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这也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工业展会。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还将首次推出“云展览”,采用3D建模搭建展台、展示展品,并录入与线下展示同步的各类信息,展示高校的亮点项目和重点推介项目。
抗疫展品专区展示高校科研贡献与使命担当
今年,工博会高校展区设立了抗疫展品专区,将集中展示一批高校在防控新冠疫情中产出的创新成果,展示高校突出的科研贡献和使命担当。
图为东华大学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生产的有限次使用连体防护服
比如南开大学研发的“基于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冠肺炎肺部CT影像筛查系统”,利用该系统诊断每一位待检测者的CT数据仅需约二十秒,可达到专业影像科医生的诊断水平。截至3月26日,已在湖北等地的国内52家医院应用部署,累计检测超过153608病例,还在日本、意大利、美国、德国等投入使用,为全世界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生们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复旦大学带来了集成环境病原体快速捕获/富集仪器、免核酸提取的一体化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及荧光免疫层析抗体检测试剂盒,实现对空气中的新冠病毒快速精准的检测,并尽可能地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暴露风险,该项目向葡萄牙、韩国、德国、匈牙利、印度尼西亚等国提供了300多万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试剂,为世界范围的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获奖“大户”集中亮相
一批体现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展现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行业企业的创新项目将集中亮相。其中,不乏在国家科学技术奖或省市科学技术奖中获得重大奖项的项目。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将展出14个国家和上海市获奖项目,展出的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新一代环保空调器”,具备不破坏臭氧层、低温室效应、高效能、低材料消耗等优点。同济大学研发的“路面多维度性能的高频检测装备和智能养护分析技术”在全国十余省市超过10000公里各等级公路上得到推广,同时也在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等重大工程得到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西北工业大学在辐射探测与成像技术上取得突破,将成像所需辐射剂量降低3/4、空间分辨率由毫米级提升到了微米级,在医疗影像、安检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现实意义。
高校展区紧扣工博会主题,彰显高校赋能产业新发展的成效。华北电力大学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发电行业的烟气高效脱硝技术难题,实现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江苏大学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整体叶盘强化生产线,引领我国高端构件激光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
上海大学的盾构机换刀机器人解决了人工换刀易受伤的问题,为基础设施检查提供技术支撑,标志着我国盾构机领域技术研发趋于世界领先水平。
首推“云展览”支持线上互动洽谈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还将首次推出云展览活动,观众通过视频、微信公众号、工博会线上平台等“云参观”,足不出户就能深入了解高校参展项目,并可以在线上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互动和洽谈。
此外,高校展区将还将组织专业观众到展区参观洽谈,并组织一系列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研讨会、创智汇系列路演、产学研合作签约等重大活动。其中,创智汇系列路演将按直播专场、生物科技、环保、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专业领域召开六场,邀请来自行业专家、企业高层、投资机构等评审嘉宾对项目进行点评指导,线上线下同步开展。
作者:储舒婷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均为各高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