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月1日)一早,上海市一师附小校长鲁慧茹就如往常一样,等待在校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小学生。这是她从教的第40年。
简短而活泼的开学典礼上,可爱稚嫩的一年级新生打着快板上台介绍起自己。自信老练的哥哥姐姐,把假期里走访红色地标的所思所感做成视频同大家分享。轮到鲁慧茹发言了,她满是期待:“希望你们在学校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成为正气、大气、有灵气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小学生的开学典礼总是简短而活泼,但是鲁慧茹为了开学典礼却思考了很多,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给学生心灵从小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面对还习惯于蹦蹦跳跳的小学生,除了每周两到三节的道德与法治课外,如何在让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发生?鲁慧茹说,通过在一师附小多年实践她发现,要根据孩子实际年龄特征,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开展丰富多元的实践,让孩子多看一点、多学一点,帮助他们从小听众慢慢成长为小主人。
让学生走进养老院,让爸妈走进课堂
在鲁慧茹看来,德育无处不在,甚至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昨天(9月1日)是开学第一天,一师附小大队辅导员贾为卿就已经联系好了曹家渡街道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本周五学生将去为老年人服务。在一师附小,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利用每周五提前放学的时间,走进养老院做志愿者已经坚持了13年。
今年,由于疫情关系,已经半年多没有去养老院了。很多孩子其实也牵挂着那些久未谋面的“老伙伴”。得知可以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小规模进入后,学校第一时间就重新安排上了。“在养老院,孩子们有的会给老人敲敲背、捏捏手,有的会准备些节目让老人乐一乐,还有的,干脆给他们读读报、说说新闻,或者讲讲学校里的故事。”鲁慧茹说,“很多学生的敬老观念,就是在这样身体力行的活动中形成的,根本无需反复跟他们说要尊老、爱老。”
德育的范围其实很广。学校每月还有一项主题班队会活动——老爸老妈进课堂。对每一位走进课堂的老爸老妈甚至祖辈家长,学校并不要求他们有过人的学识或出彩的经历,只希望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和孩子分享自己最熟悉的知识。有“医生爸爸”带来人体模型教大家心肺复苏,“券商妈妈”教大家看理财K线,“跑步爷爷”讲当年作为我国第一批马拉松运动员的经历,还有“邻家阿婆”干脆教大家如何做蛋糕。而孩子在这个主题班队会活动中,“重新认识”了自己身边的人原来都有“大本领”。
从更广阔的大世界汲取养分
鲁慧茹认为,课本上的知识相对固定,但在课外乃至校外,还有很多“养分”学生应该主动汲取。
中共二大会址、毛泽东故居、刘长胜故居、蔡元培故居、四行仓库、静安区党建服务中心……这些学校周边的红色地标,成为一师附小不同年级学生的“据点”,大家早就利用探究课的时间走了个遍,红色基因也便慢慢植根于心间。
每周五中午,学生在教室用餐时,广播里会响起SMG为学校特别制作的每周新闻集锦节目——新闻引力波。主持人会模仿小朋友的语气,将一周的天下事生动地串联起来。到了五年级,学校会组织大家去远郊“军校二日训练营”。去之前,每个学生都要先学会几件事:包馄饨、整理衣服、叠被子……因为在军校,这些都是必备技能。“让他们接触军人、了解军营,除了能让他们身姿更挺拔,更是一堂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鲁慧茹说。
即便是传统意义上的春秋游,鲁慧茹也希望孩子能在放松的同时学点“本事”——去植物园里认识植物,去顾村公园时了解顾村历史……
帮孩子“寻找”理想,人生目标会越来越清晰
问起理想,很多孩子常会说,我长大想当个科学家。但究竟怎样才能当科学家?当哪方面的科学家?科学家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其实他们并不知道。
每每和大家聊起立志向,鲁慧茹总会拿自己举例。从小喜欢看书想当作家的她,17岁起去奉贤农场务农,一有空便写诗。后来没当成作家,但业余时间也发表了很多专著和诗歌。时至今日,语文老师出身的她,还会在看到作文题后,写上一篇“下水作文”与学生分享。“我常跟孩子们说,有了理想,就要找准方向努力,这样目标才会越来越清晰。”鲁慧茹说。
为了引导挖掘孩子的兴趣所在,一师附小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的每周二下午快乐活动日,他们就可以从科学、艺术、体育、人文、生活这五大类几十门选修课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选错了也没关系,下学期可以再换一门。”鲁慧茹记得曾经有一个女孩选择了舞蹈,毕业后考取了上戏附属舞蹈学校:“她毕业前跟我说,她的理想是做专业舞蹈演员,实现不了就去当舞蹈老师。”
在鲁慧茹看来,小学是青少年的萌芽期,通过丰富的校内外实践和家校合作,可以让他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探索的兴趣,了解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并在内心种下奋斗的种子,激励自己生长、成长、成才。
作者:王星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一师附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