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科技期刊吸引更多的科学家投稿?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利用新技术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如何构建更合理的期刊矩阵?……今天来自全国数十家科技期刊的负责人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承办的第二十一期科技期刊主编社长沙龙上,探讨了如何从卓越迈向世界一流期刊。
科技期刊的重要性早已在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达成了共识,期刊建设也被列为各高校的头等大事。据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介绍,单单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就被列为学校的二级单位,投入了大量专项经费,目前中心主办学术期刊一共有60种,其中中文期刊39种,英文期刊21种,SCI的期刊10种,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众多的领域,在支撑学术出版和学术建设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各科技期刊主编及期刊社负责人,期刊管理、出版单位有关专家等50余人现场参加了此次沙龙。另外,百余位科技期刊工作者以观看线上网络直播的形式共同分享、探讨了期刊发展道路上的推进措施和实践经验。
中国期刊“工”字形结构需要尽快改变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直言,中国的期刊数量规模并不小,期刊总量比出版社、报社、电台加起来总数还要多,而且各个门类都有。但是期刊的结构却是“工“字形的,即上面有一小批还不错的期刊,但是下面大量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却并不高,而中间状态的期刊更是数量少得惊人,只能形成“工”字当中那细细的一竖,“没有大量处于中间状态的期刊,就意味着期刊缺少通道从下上升到知名度有影响力的期刊群体中。”
过去一百多年来,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的创新成果,有87%先发在期刊上。李军还记得,关于一流期刊建设第一次征求意见时,有一位知名院士告诉他,自己所在的学科没有顶尖期刊,包括院士在内的学者都得投到Nature,Science这样的大期刊,这位院士说:“我们的文章常常被拒,但是不久后美国、德国、日本的学者投稿同样的内容却发表了。我们可说是很憋屈的心态,向海外期刊投稿”。李军说:“所以为了这一点,我们做一流期刊,我们有一千个理由把它做成,没有一个理由把它做砸。”
科技期刊与新技术的结合,提升影响力
近年来,大数据等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对于科技期刊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论是期刊关注重点研究领域的确定,还是期刊提升影响力方面,与新技术的结合显然正越来越重要。
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主任吴坚就提到,他们中心就将大数据引入到重点约稿的科研领域的确定上,因为对高质量的期刊来说,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什么地方,也意味着在这个领域产出高质量的论文的几率高。
比如,他们通过大数据对近年来数据库六万多条文献研究,通过主题词分析发现,2010到2015年与运动相关的研究的高频词是“运动与肌肉骨骼疾病”,而2016年到2020年的与运动研究相关的高频词是“运动与脑健康”。因此,他们在2016年后就聚焦运动与大脑功能、与认知功能。2015年,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就邀请了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教授担任客座主编,组织刊登极限运动和认知功能,去年更是聚焦运动和大脑专题科研成果。短短八个月被下载50万次。
中华医学杂志社则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工作,通过集团化全面推进旗下期刊的影响力提升,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均民介绍称,目前他们的数字化平台上有43种电子刊,有一种视频期刊,基本覆盖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各个领域,未来还将不断扩大。
提升影响力在于内容、平台以及洞察和顺应新的趋势
总有一些办刊者把中国国内期刊办不好的理由归咎于国内的科学家不支持,没有无私地奉献,把自己的稿子投给他们,但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Cell Research编辑部主任程磊却直言,科学期刊是面向科学界,为他们服务的,“其实期刊诞生也就几百年的时间,有科学家,有科学研究,才可能有期刊生存,未来AI出来之后自行审稿,也许我们也不存在了”。
不过,他也说,好的科技期刊不能因为是院士的稿件或牛人稿件就特殊处理,所有稿件投来首先得看内容,看完内容再看作者背景。
今天的座谈会上,这些期刊的负责人还探讨了开放存取。统计显示,2004年1月只有73家出版商支持开放获取,到2020年8月,已经有四千多家出版社支持开放获取。按国家统计,美国出版商数量最多,有1061家,中国有107家出版机构支持开放获取。据刘筱敏透露,这107家基本是英文期刊,而且都是和海外合作的期刊,同时这些开放获取政策执行的是海外平台的开放获取政策。她提出,应该尽早针对开放存取和预印本期刊制定相关规定。
随后结合报告的三大主题,科睿唯安业务总监宁笔作为主持进行了一小时的圆桌讨论,科技期刊在从卓越迈向世界一流的过程中,既要立足中国,又要面向世界,不唯SCI并不代表不鼓励科研成果产出,强调“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也是希望一线科研人员能从解决中国问题出发,看到更多国内期刊成长起来,让我国由期刊大国走向期刊强国,助力构建科学命运共同体。
作者:姜澎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