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劳动最光荣”是深入人心的观念。而如今,在青少年群体中,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时有发生,让人心忧。在教育界,一种呼声由来已久:“劳动教育这块短板是时候补上了!”
引导广大学生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这块“短板”究竟该如何拉长?
今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不少学生开启“云”上学习的新模式。在上海财经大学,学校向在校生发出的“居家劳动一小时”倡议,收获意外之喜:疫情下的“家里蹲”,开启了劳动教育的新场景。从跟着学校大厨新学的创意菜、亲手打扫得干净整洁的“小清新”居室,再到DIY创意手工制品,从事家庭园艺……众多00后学子们纷纷在官微上晒出劳动成果,有趣的劳动让学子们成就感爆棚。
劳动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近日,上海市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成“《实施意见》”)。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已明确提出构建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简言之,除了传统的学工、学农,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都将陆续走入大中小学。
上海小囡怕吃苦?近350人自愿报名去甘肃深度学农
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种体力上的付出,更体现为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心怀天下的奋斗人格。
但也有人说,如今的孩子普遍怕吃“苦”,要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比起学科教育,劳动教育要在学校推广,恐怕难度不小。
教学一线的真正情况是?“很多学生对劳动的热情犹在。”曹杨第二中学党委书记侯文英分享了一次最新的学校调研结果:原来,曹杨二中为高二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份多样化的学农菜单,每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课程。这份学农菜单里,有以“重走大师路”为主题的江村三农田野调查,有到甘肃开展深度学农的“博雅西部行”,还有以“兰考精准扶贫”为主题的格莱珉银行跟岗实习等。学生们会怎么选?“高二一个年级450人,近350名同学在本人及家长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择到甘肃西部去参加学农劳动。”让侯文英特别感慨的是,在到田间地头参与体力劳动、干了农活后,“返沪之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比这些深度学农的项目,学校也做了另一个摸底调查:哪一种劳动教育形式最“不受待见”,有待改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最需改进的就是到传统农业基地的体验项目。侯文英分析,“今天的孩子们已不满足于翻翻土再盖上去的简单重复劳动,对项目带来的真实体验有了更高要求和期待。”
除了社会实践,曹杨二中也在课程设置上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学校不仅开设了十多门面向未来的劳动技能校本课程,还创建了六个劳动技能实验室。曹杨二中从同济大学引进了“机械制图CAD”和“现代信息科学”课程。此外,该校还引进了上海交大的“单片机与机器人课程”,建立“轨道交通实验室”,让学生自主编程控制小火车运行等,致力于让学生在现代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增长才能、磨砺品质、提升现代劳动素养。
劳动不止于出力出汗,更可以把知识变成力量
“真正的劳动不仅要让学生们出点力、出点汗,更要让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增长自信、有所收获,通过劳动把知识变成力量,在劳动中创造新的价值和更好的自我。”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分享了学校在推进劳动教育方面的新举措:该校已率先将劳动教育设为本科生必修课程,明确要求不少于32学时,自2020级新生开始施行。
劳动教育要让年轻的学子喜闻乐见,满堂灌、坐着听肯定不行,必须创新形式。
上海财大,学校推出的以体力劳动为主、服务性劳动和创新性劳动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云超市”,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只要在线上点几下,下单自己“中意”的劳动实践项目,然后就可以在“云超市”里完成申请、发布、选课、记录、认定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通过学年内设集体劳动日、集体劳动周,学校将在宿舍管理、食堂帮厨、快递收发、校园绿化等勤工助学岗中开辟岗位,让学生走进一线,与工人一起出力流汗。
徐飞介绍,上海财大还将结合“千村调查”社会实践项目,设立“田间课堂”等劳动实践课程,让日常劳动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大中小一体化,为劳动教育“上海经验”再添新的一笔
在上海,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由来已久,积累了相对丰厚的基础。从1988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设劳动技术教育必修课,编制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标准,到2004年上海率先提出并实施“学科德育”,探索开展劳动精神教育,再到如今上海推出《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纵向衔接,构建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劳动教育体系,上海在劳动教育方面步履不停。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总支书记、副主任纪明泽介绍,上海将在近两三年通过市区共建、政府购买服务等举措,重点建设3-5家市级综合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对于农业劳作、加工制造、服务体验、创新实验的系统化劳动实践需求。
为破解劳动教育资源“规模小,数量不足”等问题,金山区教育工作党工委顾宏伟介绍,在现有上海市青少年实践活动金山基地西侧,还将建设全新的劳动教育中心营地。建成后,预计可容纳逾3000名师生的集中食宿和实践学习,构建全方位开放的教育资源空间、多元化国际化课程体系。
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具有上海特色的劳动教育自然也离不开产业和技术。纪明泽介绍,未来,各区的劳技中心也将迎来升级改造,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劳动教学、实践等提供丰富的选择空间,增强学生在真实情景下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经历。比如,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就将构建涵盖“传统工艺区、创意设计区、数字传媒区、工程结构区、智能控制区”的“智造工坊”等,为区域内不同需求、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
作者:吴金娇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上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