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辛苦种。一粒米,一滴汗,吃饭别让米饭掉。小朋友,要记牢,爱惜粮食好宝宝。”中福会托儿所的保育员屠梦婷,最近自创了一首儿歌并录成视频,发送给了她所带的“宝宝”们。尽管尚未开学,但这里的老师和保育员们已自发创编了数十首朗朗上口、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儿歌作为分享给了孩子们。
培养节约粮食的良好意识,从娃娃抓起。作为全国首个“婴幼儿照护服务研修基地”,中福会托儿所在食育方面有着长期的深入研究与实践。面对即将到来新学期,该如何将节约粮食的理念融入到幼儿的教育生活之中?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探访。
一碗饭太满,干脆分两碗来盛
下周就要开学,当少不更事的娃娃们来到校园餐桌前,该如何引导他们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在中福会托儿所所长方玥看来,除了要研究孩子的饮食习惯,让食物尽可能地好吃,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食量和胃口差异,是避免浪费的关键所在。
“女孩跟男孩胃口不一样,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食量也不同。在托班和小班,我们会在每张餐桌上放置分量略有差异的主食,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食量自由选择餐桌落坐。而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我们会要求他们自己盛饭,鼓励他们先盛小碗米饭,不够再添第二碗。”方玥指出,很多家长习惯了给孩子盛满满一碗饭,吃不掉就任由由他们剩着。但如果第一碗能根据孩子胃口来盛,哪怕盛得少一点,让他们先轻轻松松吃完,然后再充满自信地盛第二碗,时间长了,他们就能习惯想吃多少盛多少,从而在源头上杜绝浪费。
“在节约粮食这件事上,我认为家长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当家长都学会了节约,自然就会约束自己的子女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方玥强调。
会背《悯农》,不如会认五谷
“小朋友们,这些蔬菜你们认识吗?这个绿色的,是青椒。小小的这颗,是大蒜……”这个暑假,在中福会早期教育中心参与亲子早教课程的孩子和家长惊喜地发现,中午用餐前,老师会把当天营养餐食所用到的食材带到孩子面前,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通过观察不同蔬菜的质感、颜色和形状,让孩子对将要吃的食物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很可能影响终身。中福会早教中心教师陈文英认为,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节约粮食好习惯,应帮助他们从认识食物做起。对于低年龄段的幼儿,平日里多数家长不会让他们进厨房,对于食物也自然不会有太多的了解:“不少娃都会背《悯农》,但也只是停留在‘会背’而已。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让他们对食物产生更为直观的感知,另一方面也能让家长形成这方面意识,家校携手,尽可能帮助孩子多了解食物本身,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认知食物背后蕴藏的文化。”
亲身实践,体会“粒粒皆辛苦”
毗邻的中福会托儿所一隅,有一片菜园。这两天,工作人员已开始在菜园里平整菜地,为孩子们的新学期的“耕种”,做好准备。原来,这片菜园里的每一块菜地,都由中托的一个班级承包。黄瓜、毛豆、青菜……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爱吃什么就自己种什么,一年四季不间断。
在中托,这个传统已持续了好几年。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对自家菜地都很“上心”,除了全程参与播种、浇水、施肥、采摘的过程,很多孩子往往一有空就会跑去菜园观察蔬菜的变化。
“一粒粮食种子从破土发芽到汇聚餐桌,其实是一个‘乘风破浪’的过程。通过类似的种植体验,能够引导孩子逐渐明白粮食生产的过程其实是消耗自然资源的过程,节约粮食能够保护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让他们在劳动中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并学会尊重他人的辛勤付出。”方玥说。
作者:王星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中福会托儿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