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阅读上,不少家长对这个场景并不陌生:孩子一开始对某本书没啥兴趣,但在看完电影后就嚷嚷着“我要看那本书!”
某海外在线教育公司曾做过一项研究:2012年热门影片《饥饿游戏》上映前,当地大约有七万名学生读过原著,而在电影上映一个月后,阅读著作的学生人数大幅上升至18万名。
有人说,如今的孩子是“读屏一代”,比起纸质书,他们和屏幕的关系更亲近。那么,有没有可能引导他们从读屏走向读书,让书香滋养心灵?
“先读书,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诠释能力;先看影视作品,也可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不少专家看来,对于如今的“屏生代”而言,先读屏再读书似乎已成常态,但为规避 “只看画面不看书”的情况出现,家长也应做好后续配套工作。
比如,为孩子挑选一部忠于原著的改编影视剧,手边备好一本原著,陪伴孩子共同欣赏和讨论。
某种程度而言,这些亲子共读时刻,才是从读屏到读书两者之间完成媒介转换、帮助孩子步入阅读之门的最佳方式。
先看动画后看书,“屏生代”阅读自有规律
影视剧对于图书的推动作用有多大?
儿童文学作家、《好儿童画报》资深编辑王轶美举了一个例子:如今风靡儿童圈的《小猪佩奇》,最初是以图画书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反响平平。直到动画片引进国内,一下子火了的IP很快推动了图书销售,于是形成双赢局面。
读屏和读书,对孩子来说都是接受信息的渠道,但体验很不一样。简单说,影像是通过画面刺激,引起孩子最直接的情绪反应。相比之下,文字则是一种间接媒介,需要经过长期且略显艰苦的阅读训练,接收信息和知识的门槛更高些。
“如今的媒介技术环境是读屏的环境,00后、10后作为‘屏生代’,他们对于画面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而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属于深度阅读,字与字之间有丰富的展开空间,需要调动更多的经验与感官能力,考验的是人的结构性思维。”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赵宜称,和成年人能通过文字阅读、快速理解字里行间的内容不同,年幼的孩子拿到一本书后,需要较多时间吸收、内化。
对孩子来说,影视作品有时就承担了“助消化”的媒介,能帮助孩子先认识角色、进入故事情境,之后再开启文本读本,这样就不容易“卡关”。
回顾自身的阅读经历,赵宜说,最初也是从看四大名著的连环画开始,然后慢慢步入书的海洋。“从读屏、读图到读书,其实就是一个慢慢进步与攻关的阶段。”
王轶美的小宝正在念幼儿园中班,《海底小纵队》是孩子的最爱。
撬动孩子的阅读兴趣,王轶美的做法是:在孩子看完动画片后,“配齐”和海洋内容相关的书籍,拓展孩子的阅读面。不过她也建议,0至3岁的孩子可先从绘本入手,因为多项科学研究证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若触屏过多,弊大于利。
借助文本与影视的差异,培养孩子的思辨力
正如现实生活中不少“原著粉”因为忠爱原著而对翻拍影视剧期待满满,不少影视爱好者也在看了影视剧后对原著产生了兴趣一样,对正处学习黄金时期的青少年来说,画面与文字,各有各有的魅力,尤其是很多文本作品中蕴藏的犀利观察、生动细节和深邃思想,很难通过画面语言直观地传递给观众——这不仅构成文字作品特有的魅力,也是在读屏之余,众多学者专家一再强调青少年要读纸质书的原因所在。
由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是由小说改编而成。他在评价这部作品时就曾坦率表示,“我觉得有一个东西,可能是我没办法(在电影中)做到的,那个书的‘火气’是很大的。”
“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很难找到观点、感受完全一致的两个人。但看同名书改编的影视剧就不同,不少内容被压缩,画面的局限直接意味着想象空间的局限。”上海儿童文学阅读论坛联合创始人叶凤春建议,纵然影视或动画短片有助于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但完成从读屏到读书的过渡,家长必须当好引路人。
她建议家长在与孩子共读书籍、观赏电影后,可以花些时间讨论两个媒介呈现方式的差异。
比如,电影中的角色是否和你想象的一致;电影和书有哪些情节不同等等。“这些讨论能帮助孩子重新审视书中的细节,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辨力。”叶凤春说。
仅凭一个IP,无法承载从读屏到读书的过渡
即便读屏与读书的关系日益密切,不少学者也不忘给家长发出另一则提醒:同名影视作品与文本作品之间,很多时候并没有对应关系。
正如电子游戏、电视剧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和真正历史书上的人物之间无法画上等号一样,知识传递的严肃性仍然依赖纸本阅读维护。
不少学者提及,如今为数众多的翻拍影视剧,并非围绕文本改编,而是根据IP改编。比如颇为火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哪吒形象便与《封神演义》中的三太子相去甚远,电影和书籍均为独立的个体,而媒介与媒介间的关联仅仅是哪吒这个IP。
“有多少人会因为《哪吒》的电影而翻看《封神演义》?我想并不会太多。”赵宜的建议是,为更好引导孩子阅读,家长不妨为孩子挑选一些还原度高又引人入胜的影视剧。
比如,老版《三国演义》便是就文学文本特征改编的典范。“原著中许多重要的情节,会原封不动地通过演员表现出来。”赵宜提到,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影视独特的审美体验,有助于催生孩子更多的阅读兴趣,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很多时候,沉浸于影视世界的孩子并不会自然而然地链接到其背后的原著,需要家长在背后适时推一把。”叶凤春则建议,家长要做好“备书、读书、聊书”三门功课。
比如,在孩子看完电影《哈利·波特》后,家长可以拿出原著,必要时读上两段,向孩子展示书中更为精彩的世界,此时正在兴头上的孩子更易借助这个引子推开读书的大门。
作者:李晨琰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文汇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