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是这个世界的“特殊物种”,他们有时候可爱到让人想把全世界都给他们,有时令人头疼到想让他们在地球上消失。大多数人迟早要和小孩“正面遭遇”。为人父母固然不用说,老师更是每天要面对几十个、上百个,甚至更多孩子;即便你是不婚主义者或丁克族,也难逃和邻居、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孩子“遭遇战”,在饭桌上或聚会中更是逃不过小孩的教育话题。但是,教育小孩不是只有讲道理,有时什么都不说,就胜过千言万语,有时,机缘巧合,一句话比千万遍教训都管用。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的语文老师王悦微和他们班“捣蛋鬼”相处的经历,也许会给年轻的父母们带来借鉴——
如何教育孩子,世间的道理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但是教育孩子却不是只有讲道理。蹲下身子,用孩子的眼睛看这个世界,也许你会发现,“熊孩子”的“熊行为”也有他的理由;耐心等待,教育的机缘也许会瞬间出现,抓住这个瞬间,教育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花费一些心思和精力走进孩子的内心,为教育机缘的到来做好准备。
教育孩子不是只有讲道理
有一天下午放学时,我们班上的小男孩对我说:“拜拜王老师大人!”我笑着回答他:“拜拜捣蛋鬼小孩!”
谁知他马上不服气地说:“我哪里捣蛋啦?”
看他的神情,是当真不服气。看来,上课开小差、下课追跑、捉弄同学、被老师批评,在他心里,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完全不是捣蛋呀。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大人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的劝说教育都不起效,因为大人和小孩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跟小孩子可以少讲道理,多开玩笑。
前几天我从兜里摸出一颗巧克力豆,对班上最顽皮的男孩说:“过来,闭上眼睛,张开嘴巴,老师给你一颗仙丹。”
那小孩又惊奇又高兴地走回来,半信半疑地闭上眼睛,张大嘴巴。
我把那颗巧克力豆放进他嘴里。他睁开眼睛,咂巴一下,大叫:“巧克力!”
我一本正经地对他说:“这可不是一颗普通的巧克力豆,我给它施了魔法,吃了它,想捣蛋也捣不起来了。所以你今天一定会很乖的。你一定要记住哦!”
他笑嘻嘻地对我说:“是!王老师!”
他到底有没有信呢?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今天要努力做好事,读好书,高高兴兴地度过这一天,并且,从执行的这一刻起,他就是高高兴兴的。
你看,这样开个玩笑,是不是比讲道理叮嘱他好得多?
两个男生打架,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的脸抓破了。原因是两个人争着当赛罗奥特曼。我把他俩带到办公室,给肇事者剪了指甲,又让他给抓破脸的小孩涂了碘酒,然后向他道歉。
倔小孩刚被拉开的时候还梗着脖子很激动,我拉着他的手给他剪指甲的时候,他的神情变柔和了。让他给同学涂碘酒,他不会,我拉着他的手,一起涂。他忍不住不好意思地笑了。
“下次还会为这样的事打架吗?”我问他们。
“不会了。”两个小孩说。
“好,那回教室去吧。”
要给小孩讲道理,但不要事事都讲。我觉得这次没讲道理,但小孩也懂了。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理想不是底线
听讲座,觉得有一句话很有道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话本身没有错,但这应当是一种教育的理想,是老师追求的方向。这句话现在之所以让很多老师有痛苦和挫败感,是因为它被当做了一种教育的底线。”
没有不想教好小孩的老师,但是教育不仅仅在老师,还在家庭,有时候还有机缘。而之所以有时候小孩的教育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大人长大后,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小孩,忘记了蹲下去,看一看小孩眼里的世界。
比如,我有一个观察和发现,很多孩子被评价为 “熊孩子”,并不是他们本性不好,而是他们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教育。
比如,我们大人都知道,受人帮助要道谢,但很多小孩没这个概念,我给他们发东西,他们拿了就走。但如果我对他们说:“你应该双手接过,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谢谢。”他们也会很愉快地照做。所以,不是他们不懂礼貌,而是礼貌这件事,他们没法天生就会。
又比如,很多小孩看到残疾人就会笑话,还会模仿残疾人的动作。这当然很不好,但如果你告诉他们,这样做,对别人是一种伤害,我们应该把残疾人也当普通人,那么大多数小孩会马上更正,并认同你的说法。
很多大人对儿童的道德水准有种错误的期待。他们常常认为,这是天生就应该具备的能力;有时候这些大人又认为,有些道理小孩长大了自然会懂,自然能从日常别人的行动里学会。所以这些大人一旦看到儿童莽撞、粗鲁的行为就会生气,觉得小孩怎么能这样呢。其实这些交际礼仪都应该像语文数学知识那样教给小孩,那样的话,他们会好很多,而且这不是教一次就够了,要常常教,常常纠正。
年岁渐增,随着我教过越来越多的学生,同时我自己也成为母亲,陪伴两个孩子成长,我越来越理解这个十岁上下的人类群体,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熊孩子”,很可能不是他“熊”,有时候是因为他说的就是大实话,有时候是因为从来没有人真正地、反复地教育他。
就仿佛,以我们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去看儿童时期,如果不是蹲下来,把自己的视线角度调低到儿童那个位置,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5+6”这么简单的题目,小孩却怎么也理解不了,我们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克制一下就能好好走路,小孩就非要追逃打闹。
因为,小孩就是这样的呀!
当然,教育不是意味着:“你不会,那没事,你不会就不会吧”,而是“你不会,那我想办法让你会;但你总也不会,那我也不生气”。
但其实,这挺难的,尤其当你是一名老师,面对着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时,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还可能面对不配合的家长,你们的理念无法达成一致,无法把力气往一处使。
教育的机缘需要不断摸索、等待
我上周去社区办事,看到工作人员在挨家挨户打电话,进行消防安全通知。社区有些老人耳朵不太好,态度也不太好,工作人员讲得十分费劲。打完这个电话,马上要打下一个。我在一旁想,社区工作真难。我相信他们和社区居民面对面的时候,困难会更多。但他们能因此打骂居民吗?不能,也只能耐心地一遍遍解释、沟通。
警察碰到冥顽不化的犯罪分子,可以打他吗?医生碰到不讲理不配合的患者,可以骂他吗?服务员遇到挑剔的顾客,可以送客吗?都不能。
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难处,这么看,老师也不是最难的那个。所以,遇到难教育的孩子,不配合的家长,你可以打他吗?显然不能。而家长遇到孩子不讲道理,可以打他、骂他吗?
话是这么说,操作起来很难。尤其是老师年轻气盛,容易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家长更容易失去理智。其实,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等待并捕捉到那个合适的机缘。
教育机缘是个很有意思的事。你可能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对小孩做了很多事,讲了很多道理,都没啥用,突然有一天,出现了一个什么偶然事件,你把它抓住了,事半功倍,一下子就峰回路转了。
我曾遇到过一个自尊心极强,也极力对抗老师的学生。他很有才华,我非常欣赏这一点,也多次表达,但他始终不为所动。他发脾气的时候,简直蛮不讲理,班上很多老师都被气过。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变了,态度缓和了,也愿意配合老师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偶然之间发现他在看《时间简史》,还颇有心得。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多厉害!我就请他上台做了一期讲座,赢得了众多学生对他的敬佩和肯定。
这就是突然出现的教育机缘。但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出现。在它出现之前,你只有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各种办法。
当然,不管机缘什么时候出现,老师最重要的是把课上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而家长最重要的是蹲下身子,用自己孩子的视角看看这个世界,给孩子更多理解,这样的话,机缘出现得也许会更快、更频繁。
作者:王悦微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