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参加中考了,我感到愈发焦虑,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
“我最近越来越害怕和老师父母交流,就怕最后考不好,伤了他们的心。”
社交网站上的一些留言,反映出了当下部分初三学子的真实心声。
中考日益临近,稚嫩的莘莘学子们即将迎来人生中第一场大考。然而受今年新冠疫情影响,加之沉重的学习负担与家长老师殷切的期盼,考前焦虑似乎比过去来得更频繁。
首先,别因为自己的焦虑而焦虑。
焦虑是正常的,别因为自己焦虑而增加心理负担。我们只需要正确认识,并适当处理焦虑。
要正确认识焦虑。学生考前的焦虑通常来源于对自身学习能力或成绩的不自信,这份不自信如同积压在心上的小石子,慢慢越积越多,就会让人喘不过气。
焦虑的另一个来源就是对不确定、不可控事件产生的不安全感。学生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切记中考只不过是这无数次考试中的一次。
学生在中考前,应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同时,针对自身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与目标,不要好高骛远。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想法和做法,让不良情绪远离自己。走好当下每一步,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并为了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即可。
如果不好的情绪已经产生,学生也应当积极面对,首先找到问题所在。如果自己感到焦虑时,不妨先停下来,仔细想一想,究竟是哪种想法、何种原因导致了这种焦虑烦躁的情绪。
其次,学生应当分清事实与假想。
对让自己感觉焦虑的想法,不妨先问一句:“确定吗?百分百确定吗?”思考焦虑的问题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人陷入糟糕的感觉。
此时,不妨尝试转换“频道”。就像看电视一样,看到不好看的节目就换台,当你感受到消极、诅丧、怀疑、担忧等坏情绪时,就换个台,换个想法,选择让自己感觉轻松自在的想法。
还可以试一试摆脱焦虑最经典的方法——冥想。
放松身体,注重呼吸。冥想训练,重在坚持,哪怕一开始只能坚持一两分钟也可起到锻炼意志力的作用。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那些干扰的想法也会渐行渐远。
此外,听音乐、看书、适度的体育锻炼,都对舒缓情绪有所帮助。
家长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家长焦虑,孩子也会跟着焦虑。这就是所谓的家庭行为模式传递。家长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考试成绩过高的期望,以及对成绩过度担心和消极的想法。
因为,家长应当是孩子坚强的后盾,是孩子可以沟通与倾诉的对象。看到孩子紧张时,家长不妨以自身经历鼓励孩子,设身处地的交流可以有效起到心灵按摩的作用。
同时还要注意营养,良好的免疫力是抵抗病魔的最强屏障,若想人体抵抗力处于良好状态,均衡饮食非常重要。学生每日最好摄入200至400毫升牛奶,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000毫升。
一日三餐中,注重增加蔬果的摄入。深色蔬菜特别是绿叶菜不仅能够提供维生素C,还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多种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孩子每天至少摄入250至400克绿叶菜。
作者:王瑜 (作者为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本文由本报记者李晨琰整理)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丨图片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