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exels
常常有妈妈如是抱怨:养娃真令人心累,孩子的表现为何总不如人意,让人窝火?觉得TA磨磨叽叽不够快;觉得TA成天哭哭唧唧没完没了;觉得TA一天到晚惹事生非不消停。
所以:我们催促TA:快一点;我们开解TA:这没什么大不了;我们苦口婆心地告知TA:这样不行那样不对,帮他少走弯路。
我们着急拉着孩子向前、向上、向完美,却发现,像是有反作用力一般,你拉得越用力,他走得越慢、做得越差……
蒙台梭利说:“每个人的孩子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我们总是求速度、看结果,却忽略了,教育最真正的本质是等待。
▲图源:《银河补习班》,下同
01
磨蹭?
父母慢下来,孩子才能快起来!
据说10个孩子9个磨蹭,还有一个是因为根本没听见你说什么。但了解完“磨蹭”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我们会愿意尝试与孩子一起慢下来。
我不禁想起多年前一件小事。
某个下雨天挤公交去上班,车上人很多,忽然感觉有人用雨伞扎了我后背一下,而且雨伞贴我很近,水全都滴到了我身上!
半分钟内过去了,我不仅没有等到道歉,对方甚至没有任何表示,简直欺人太甚!刚要转身说两句,看到的一幕却让我怒气全消。
原来,是位妈妈带着一个小宝宝,东西多不说,水杯还掉到了地上,她在弯腰去捡时,挂在背包上的雨伞扎到了我,起来后因为不便转身,所以雨水滴在我身上,她也并不知道。
最后我非但没有去理论,还帮这位妈妈找了个座位。
为什么想起这件小事?
因为等待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共情”,你先去了解真相,才会真正愿意去等。
家长在发火前,不妨先看看那个磨蹭的孩子,到底为何磨蹭?除去能力不足、业务不熟练、没有大人的条理性等这种显而易原因之外,孩子磨蹭的最深层次原因,也许恰恰在于大人的“催促”。
脑科学里曾经有个理论,安全感越强的孩子学习越快、做事越积极。只有当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大脑才有剩余的资源来学习其他知识。
如果安全感尚未得到满足,宝宝就总是提心吊胆着父母的督促、想着平息妈妈的怒火,一直受焦虑的心态影响,他将很难集中精力去主动专心的学习或完成一件事。
不要气急败坏的催促,而是平静的提醒孩子接下来该做的事,然后等一等,你会发现孩子反而会快起来。
02
哭闹?
等待才能真正平复情绪
撒泼耍赖谁没遇上过?看见吃的、玩的不买就哭闹、满地打滚谁没经历过?
不得不承认,天下孩子一般“熊”。此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说: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情绪脑”要比“理智脑”优先发育。
当孩子情绪爆发时,他弱小的“理智脑”根本控制不住强大的“情绪脑”。此时如果讲道理完全是白费口舌,强行制止更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先等一等,接纳他的情绪,让他知道,在无助的这个时刻,是有人爱着他的,等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后,再和他一起找原因、找方法。
03
犯错?
等一等,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之前读过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
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是常人眼里典型的问题孩子。被原来学校劝退,进入新学校——巴学园后,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最好的教育是等待。
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校长。
一次小豆豆的钱包掉进了厕所里,她找来掏粪大勺,自己到粪坑捞钱包。此时,小林校长恰好经过,他不但没说小豆豆什么,还背着手走了过去。直到小豆豆把掏出的粪堆成了小山,校长又过来了,问她是不是找到了,她说没有。
校长说,你把掏出来的东西处理好就可以了,她心甘情愿地照做了。
虽然最后小豆豆没有找到钱包,但她学会了做事要尽力、要负责任,而这些早已远远超过了钱包本身,这就是等待教育的价值。
如果作为父母或老师,第一时间告诉她“这么大的粪坑,你什么时候能捞上来?”“即便能捞上来那钱包还能用吗?”甚至大发雷霆、把她拉走,恐怕小豆豆仍然还是一个问题孩子。
成年人需要的是结果,而孩子需要的是成长。成长路上犯错不可怕,但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才最可怕。
哪怕在成人角度来看是错的、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事,只要没有生命危险,都请等一等。
等待很难,也很值钱,因为它花的是父母的时间、精力,是本来可以去做更多事、赚更多钱的机会成本。但是,它很值得。
教育就是三分教,七分等。
种一棵树,我们只需要按时播种、施肥、浇水、松土就可以了,剩下的就交给大自然。因为无论多么着急,中途扒开土看看种子发芽没、拔苗助长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可能带来伤害。
孩子也是一样。慢下来,不只是孩子,我们也将收获很多。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CC爸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