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复学进入倒计时。4月27日,高三和初三学生将首批返校。已在家中宅了两个多月的学生重回校园见到同学和老师,心情固然激动、兴奋,但是面临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能否适应?宅家学习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这些都让学生心生担忧,尤其是即将面临考试的毕业班学生。心理专家和中学名师特地提醒,复学后学校和家长要为学生先“减负”,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逐渐重回学习状态。
提醒家长
疏导考前焦虑,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
学生宅在家中已有两个多月,返校复学难免出现焦虑情绪。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沈之菲特地提醒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疏导考前焦虑。她解释称,孩子有一定的焦虑是正常的,这有助于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是家长要注意不能加重孩子的焦虑。孩子其实都是情绪调节的高手,尤其是初三、高三的学生,他们已是“久经沙场”,并不缺少调节情绪的方法,只是需要情绪释放的空间。
沈之菲还给出了具体的建议:首先,要为孩子情绪和心理“减负”,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调整生物钟。疫情期间在家学习,孩子的学习生活难免自由散漫,开学前两周,部分学生会出现上课犯困、听课走神等情况,这些都不用担心。沈之菲说,过一段时间自然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其次,对学生成绩起伏,家长也要有足够的容忍。因为,宅家学习的模式未必适合每个人。她说,孩子在开学后成绩暂时落后不代表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规律地在校学习,才能逐渐恢复日常水准。如果学生出现较大的情绪起伏,她建议可以通过听音乐、适当运动,舒缓紧张情绪;还可以通过积极解释法调节情绪,部分同学即使成绩不理想,也要认识到:“这是让我找差距的好时机,这次没考好,下次后来居上!”
建议学校
举行班级活动,让学生释放自己舒缓情绪
经过两个多月在线教育,面对开学,学生也要从主观意识出发,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年级组长、上海市十佳班主任唐功亚建议,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都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不要过分强化学生“不适应”的心理状态,要信任他们的调节能力,鼓励他们尽快找回学习状态。
“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和教师要为从线上教学模式转为线下教学模式做好铺垫。”唐功亚建议,例如开学前一周,教师不再发放网上教学资料,而是鼓励学生整理好教学笔记和学习资料,列好返校学习清单,并从体能上做好线下学习的准备。
他告诉记者,为了引导学生尽快融入校园学习,华东师大二附中为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开学第一课”计划。学校不主张开学后立即进行大量摸底测试,也不进行密集的教学规划,而是首先为学生“减负”——举行班级活动,与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们释放自己、舒缓情绪,在学习“场”的氛围中快速找回状态。
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李志聪也建议教师要特别关心学习上需要“帮一把”的学生:这些孩子大多比较慢热,基础知识不是十分扎实。眼下,华东师大二附中已经开始线上家访,通过心理教师与学生视频交流等方式,引导毕业班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
鼓励学生
从容对待考试,将返校看作是新的起点
在线教育期间,不少学生在家自学,最担忧的就是学习效果,尤其是高三年级开学不久便将迎来二模考试。对此,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语文教师、班主任钟意菁特意“派送”了一颗“定心丸”:按照往年的复习节奏,高三上学期大部分学科知识点都已经讲完,四月到六月本来就是高三学生第二轮复习的时间。因此,今年高三学生备战高考“完全来得及”!
毕业班学生应该把此次开学当作一个新起点。钟意菁建议,所有考生在开学前一周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合理规划备考时间。比如,四月最后一周至五月前两周适应,逐渐找回学习状态,迎接二模考试;五月后两周至六月,是第三轮复习时间,迎接三模考试;高考前最后一段时间,则是知识点的查缺补漏时间,调节心态迎接高考。
钟意菁尤其提及,学生在家自学期间,不少家长也非常焦虑——看到孩子偶尔看看视频、在小区散步就认为孩子在偷懒,甚至因此爆发亲子矛盾;开学后,看到学生学习紧张,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心疼孩子过于辛苦,催促孩子早点休息。
钟意菁提醒家长,家长要为毕业班学生调整心态“掌好舵”:“引导孩子理性看待模拟考试成绩,如果考得不好,要客观理性地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如果考到好成绩,家长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稳定心态。”
作者:张鹏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