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的不仅仅是健康,还从很多方面影响了家庭运转模式。甚至不少地方有称,离婚率上升了。专门感染肺部的新冠病毒,为何偏偏伤了那么多人的心?
疫情对家庭运转模式的影响,第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夫妻相处的时间。
大城市里生活节奏快,夫妻二人通常又都是上班族,虽然每天晚上睡在一起,实际相处的时间却非常有限。
为了多一点睡眠时间和上班不迟到,很少有夫妻在家里共用早餐。在起床后的短暂洗漱时间里,话语非常有限,通常都是不得不说的事,今天该谁接送孩子什么的,三言两语,言简意赅。
白天各自在单位忙工作,下班回到家里,晚饭吃的匆匆忙忙,完了还有一堆事情,要么辅导孩子功课,要么自己接着干活,就算空闲一点,可能手机刷刷,也就到了打哈欠睡觉时间,哪有空理他(她)呀。
这还是能正常回家的,如果有幸在阿里上班,请马老师帮你修福报的话,996会成为常态,家常便饭是一个礼拜都不回家吃饭。
大城市的婚姻,对很多人来说,真的只是晚上睡在一起而已。
年后这一个月,对很多人来说,不管远程工作还是失去工作,反正白天不用去公司了。
不止是公司,其实哪都去不了,就待家里。
病毒帮你实现了婚前的誓言,让你和他(她)天天厮守在一起,一天见面的次数,可能比去年一个月见面的次数都多。
难道不是好事吗?
按照心理学家铂尔曼(Daniel Perlman)和奥斯卡姆(Stuart Oskamp)的实验,频繁见面还真未必是好事,关键要看跟谁。
他们准备了同一个人的三张不同照片,就像下面,从左到右看过来,照片里这个人依次是讲台上的教授、公司里的职员、入狱前的罪犯,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即正面(教授)、中性(职员),和负面(罪犯)。
有点不好意思,这项研究是五十年前完成的,当时教授确实还是正面形象。
然后招募了一批为了获得报酬的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把他们随机分成4组,让每个大学生被分进每一组的可能性相同,这样就得到4个无差异组。
随机和无差异组的概念比较抽象,就是说这么弄发一下,出来的4组大学生就没区别了。
因为不同组被随机分组搞的没区别了,他们对同一张照片的评价就应该是一样的。
对于同一张照片,心理学家事先让每组大学生从12个方面对照片中的人进行评价,包括丑、懒、脏、挑剔、心胸狭窄、成功、讨人喜欢、善良、强壮、有理想、务实、宽容(都是夫妻互相评价的经常性用词),以获得对照片中人的最初印象。
然后,心理学家让不同组大学生再观看同一张照片不同的遍数:第一组再看0遍(没再看),第二组再看1遍,第三组再看5遍,第四组再看10遍,每次看3秒钟。然后让他们再次从同样12个方面对照片中这个人进行评价。
两次评价分数的变化如下。
注意,上面那条线是教授的,中间那条线是职员,下面那条线是罪犯。
规律很直白:
如果最初感到这个人是正面形象(讲台上的教授),重复见到遍数越多,评价越正面;
如果最初感到是中性形象(公司里的职员),重复见到遍数越多,评价也会逐渐趋向正面;
然而,如果最初感到是负面形象(入狱前的罪犯),重复见到遍数越多,评价就越负面;
重复见面对评价的影响,取决于最初感觉的好坏。
疫情期间,夫妻频繁见面对于互相评价的影响,同样取决于疫情前的感觉状态。
如果疫情前就已看对方恶心,处于能躲则躲状态,疫情期间的频繁接触会极化这种负面评价,直到大爆发,崩溃,一心只等着民政开门就取号离婚。
如果疫情前就如胶似漆,整日卿卿我我,疫情期间的频繁接触也会极化这种正面评价,让他们恩爱有加。
想想也能理解,一开始就看不顺眼,容易后面看对方什么都是错的。你每天辛辛苦苦为他做饭,他眼里只会看到你蓬头垢面,认为你就是个做饭的、而且做得难吃,还做那么多,不讲卫生,弄脏厨房。如果一开始就伉俪情深,他每天看到你做饭身影,想到的那是田螺姑娘,油然而生的会是感激欣赏。
谁曾想到,一场疫情,会让悲催的更加悲催,恩爱的倍增恩爱?恩爱的不需到民政局重新领证,人们看到的,便只有悲催的在排队离婚。
作者:张新安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