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一只小口罩,发挥大作用。暖人心、保健康、助稳定。截至21号,在上海商务委、民政部门的统筹下,上海市近六百万户居民按计划有序获得了3680万只口罩,过程极不容易。上海市社会各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政府部门、基层组织、生成企业、配送公司、零售门店形成一个整体,方有一只只口罩的接力故事。
连接6077个居委、1182家药店、58个配送公司,服务2480万居民的,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力教授指导,公共卫生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的14人学生团队连续16个小时紧急开发的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1月24日,上海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
公共卫生学院罗力教授第一时间意识到,让上海所有居民有口罩可用是预防控制新冠疫情的重要措施,但上海每天不到 200 万产能的口罩,在面对2480 万居民需求的时候,将成为紧缺物资,提升产能和有效发放将是稳定社会情绪的两个关键要点。
经和市商务委沟通,一支由公共卫生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的师生组成的攻关团队迅速成立,任务是开发口罩预约配售信息管理系统,助力政府实现覆盖全体居民的口罩配售。
主动请缨,16小时上线预约配售系统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不断蔓延,口罩等防护用品大面积脱销。
为了保障上海市居民对口罩等防护用品的基本需要,上海市商委等相关部门在努力组织生产、调度货源,在优先供应疫情严重地区和医疗机构之外,计划每日在指定药店投放约180万(根据产能每天动态调整)。
复旦大学团队承担登记全市口罩需求、实现口罩调配和发放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以及全市口罩供需调配数据的信息管理工作。
所有团队成员均采取远程工作的形式,公共卫生学院同学承担投放药店的规划和药店配额的测算等医疗资源配置工作,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的同学将这些规划做成系统性的网站。
由于疫情凶猛,整个团队除负责人张天天在商务委现场办公外,其余团队成员都在全国各地居家持续奋战。
此时,从大家主动请缨参战开始,尚不到16个小时。
▲市商委寄来的感谢信
权衡需求,提出口罩分配流程方案
当时,上海市口罩日供应量为180万只,而团队预测的即时口罩需求有将近1000万,差距十分悬殊。
为了保证口罩以最快的速度发放到最有需要的人群手里,需要一个即时、精准、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
团队构建了从预约信息-居委-街道-区-生产企业-配送企业-零售药店的信息流系统,并用此系统实现了口罩从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零售药店-居民的物流配送。
整个系统运作的关键在于,要将上海市58家物流企业、1182家指定药店、232个街道、6031 个居(村)委会进行完美的匹配,要能够每天动态实现汇总配额、进货、销售、结余、库存、满足预约率等信息的管理。
▲团队成员协助商务委和民政局调度口罩配额
2月3日,团队完成了第一个供药店反映配额、销售和结余情况的简易填报系统。随后,团队上线了实时可视化模块。2 月 7 日,上海市口罩预约配售填报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精准覆盖了全上海的 16 个区、232 个街道、6031 个居(村)委会,58 家物流企业,1182 家指定药店。
“这个系统我们一共分成三个模块。”团队成员介绍道,“第一个是信息填报模块,供药店管理者、居委会、企业填报到货信息、需求信息和销售信息,也就是一个信息收集的入口。第二个是信息管理模块,供市、区两级商委、民政机构实时查看了解口罩供需数据。第三个是实时的数据可视化模块,相当于一个数据大屏,用折线图、条形图或者地图直观地展示实时口罩预约量、到货量和销售量变化的趋势,让市区两级的管理部门可以更直观的把握情况。”
日夜奋战,为抗击疫情发放物资尽一份力
▲指定药店凭预约售卖口罩
受到疫情的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在线上展开,熬夜通宵便成了家常便饭,经常是到了凌晨四点多,团队群聊中还在沟通工作信息。
一名团队成员说起一次接到紧急要求的经历:“随时待命,随时可能有新的问题,一天大概睡三个小时。”“有一次我跟我爸妈开车出门,刚出小区,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然后我们就直接掉头回来,因为必须要电脑才能完成。”
▲各区商务部门使用系统的反馈
在督促药店上报数据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也听闻由于信息填报错误,导致口罩到货不到位、老百姓没买到口罩,最终引发冲突的例子。“我们系统的存在就是为了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在谈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大家态度都很积极,团队成员说到:“我们不是医生,不能出现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辅助上海市政府各部分做好口罩发放的工作,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对抗击疫情发放物资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感到很荣幸。”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复旦研究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