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2至3月份,都是应届毕业生求职应聘的高峰。而今年,受疫情影响,校园春招会和企业宣讲会纷纷延期或取消。大学生找工作该怎么办?
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应对疫情做好2020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具有“减压阀、稳人心”的作用。
确实,今年的毕业生就业,会因为疫情等多方因素,受到一些影响。但另一方面,由于《通知》聚焦如何就化解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影响,给高校支出了很多管用的“实招”“硬招”,也让众多毕业生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线上招聘,机会多多,机不可失。
【谈形势】
利用网络,可最大限度减少对就业“节奏”的影响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分析得比较客观:受疫情影响,企业减员减招现象较突出,中小微企业面向应届生的新增岗位有所缩水。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新增应届生岗位在下降。简言之,2020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进度、进展,会比往年缓慢一些,大学生择业时间将会比以往的时间长一些。
尽管就业形势显得有些严峻,但毕业生们切莫慌张。刘淑慧说,注意到,此次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求组织“系列面向全市高校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等对策,这对解决疫情下大学生求职难很及时。
在刘淑慧看来,疫情的发生虽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一些阶段性影响,打乱了以往的工作“节奏”,但《通知》的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推进线上服务”,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减少对毕业生的就业“节奏”的影响,确保今年就业工作质量不降低。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也是一位在高校从事就业工作20多年的“老兵“。他的经验之谈,很有说服力。回顾以往,无论是“非典”时期,还是后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各种特殊时期,国家都出台众多扶持政策,以积极就业政策确保稳定大学生就业。“现下的考验虽在眼前,但诸多应对政策也在出台,会保障就业工作的有序进行,为我们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兜底。”
【谈对策】
线下招聘活动暂停,上线就业服务不打烊
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做到“心里有底”后,正在求职阶段的高校毕业生,最关心的莫过于就业渠道和应对之策。
记者了解到,按照《通知》要求,开启“互联网+就业”新模式,沪上一些高校已经出台的新举措不少,正在部署、即将推出的促就业实招更多。
2月17日,上海师范大学已成功举办首场空中求职招聘活动,吸引1600余名毕业生参加。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说,当前,虽然线下招聘活动因疫情影响暂停,但是高校的就业服务不能因此打烊,应通过云双选、云宣讲、云签约等花式“无接触招聘”,全力打造“互联网+就业”新模式。近期,学校还将通过“就业需求线上报,就业指导线上听,就业岗位线上找,就业服务线上办”,多措并举做好毕业生的“主心骨”和“娘家人”。
在东华大学,学校也在打造网上就业工作坚强阵地,依托校园的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加大招聘信息、生涯指导、就业形势与政策等宣传力度。同时,学校还推出了“键对键” 不掉线就业服务,具体包括事务线上预约服务,开通网上签约服务,推动开展空中双选会、空中宣讲会,以及线上创新创业政策咨询、基金申请、赛事答辩等。
【谈机会】
进入“后疫情”复苏期,新行业、新产业将提供大量硬核岗位
谈及今年的毕业生就业, 不少业内人士都持一个共同的看法:线上蕴藏的就业机会多多。
这是为什么?葛卫华的有一则观察:2月10日以来,大部分省份陆续吹响复工复产号角,经济逐步进入“后疫情”复苏期。消费者健康安全需求的增加,促使线上购买、配送到家、OMO(线上+线下)、新零售等人才需求加速。
另有大数据显示,进入2月以来,在线教育行业的中高端人才需求同比增长高达88.22%。他表示,上海师范大学也将以此为契机,通过深化师范生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师范生主动“触网”,学习和尝试教学新方式、新方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探索中创新成长。
今年3月,二工大将继续承办上海市2020届高校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暨少数民族毕业生网络专场招聘会,面向全市毕业生“送政策、送岗位、送指导”。届时本市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行业企业、各个新行业、新产业单位都将提供大量硬核岗位。
刘淑慧认为,面对当前疫情的挑战,要加强研判,谋定而后动。接下来,拓宽就业渠道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要指导大学生们合理定位就业预期,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在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领域就业、创新创业等。只要这些措施落实到位,相信可以坚定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信心。
作者:樊丽萍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