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热线咨询量较大的问题,心理老师将它们画成漫画故事并做成微课。
初二学生小李期盼已久的寒假,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完全变了模样。国外旅行取消、逛街聚会打住、……取而代之的,是睡个懒觉,吃个早午饭,刷个网剧,被唠叨了无奈看会儿书,晚饭后约上三五好友在线“吃个鸡”,躺床上睡不着再刷个抖音的“居家废柴模式”。
如此日复一日,耳边自然少不了爸妈的轮番嫌弃——“都九点了还不起床”“都十二点了还不睡觉”“每天就知道看电视玩手机”……心有不甘的小李拨通了金山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假期还在延长,我已经整天不出门了,究竟要怎样才能不‘虚度光阴’,让爸妈满意呢?”
完不成计划,可能是计划有问题
电话里的小李有些委屈:“哪怕是宅在家,最初其实我也是有计划的。每天7点半起床洗漱,8点吃早饭,8点半开始晨读,10点锻炼一小时……”可没想到,连着几天闹钟“叮铃铃”响也没能让小李准时爬出温暖的被窝。所谓的计划,也就在拖拖拖中“黄”了一大半。
金山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金山区学校心理辅导协会会长马美珍老师,已从事学生心理工作二十多年。她告诉记者,这个寒假,中心热线接听到的电话内容,多数是因寒假作业和任务未完成而引发的亲子矛盾,很多孩子明明为悠长的宅家假期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实施起来却不尽如人意。
在马美珍看来,孩子完不成计划很可能是计划本身出了问题。一方面,孩子在分配时间时,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时长常常预估不足,看书、做作业、运动……看似计划表排得满满当当,但只要有一项“延误”了后面就容易出现“大面积延误”甚至导致任务“取消”。因此,建议孩子不妨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执行时长对预估时间做出相应的调整,给让整个计划留点空隙,多点弹性,使它更适应自己的实际节奏。
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计划中的任务类型太过单一。尤其是不能光为了看上去努力,而排太多的学习任务。“排计划就跟点菜一样,要讲究‘荤素搭配’,如果一桌都是大鱼大肉,消化系统会吃不消。如果只有学习,难免会心生倦意,但如果全是娱乐,又容易颓废沉迷。学习、运动、娱乐、劳动……不妨都每天都安排些,错开些,真正做到劳逸结合。”马美珍说。
▲心理教师在设计防疫心理辅导微课。
试着改变传统,让任务多一些创造性
她以小学生的每天“体锻一小时”为例。如今的现实状况下,多数孩子都只能在家里锻炼。很多家长每天让孩子跳绳,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觉得枯燥而丧失兴趣:“其实可以引导孩子利用家里现有道具,创造性地帮助他们设计一些新玩法。比如跳绳跳厌了,不妨用绳子和孩子一起玩‘揪尾巴’,家里有爬爬垫的,可以贴上数字玩跳房子。”
至于如何才能真正将计划落到实处,马美珍建议同学们通过每天打卡这种最简单的方式来坚持。“每打下一个钩,记录的都是进步,让人振奋。用打钩来关注自己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哪怕是今天比昨天多完成了一项目标,用一个小小的肯定,也能累积出大大的成就感。”
马美珍告诉记者,猝不及防的疫情面前,为了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做好心理防疫,2月初,金山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就积极发动各校骨干心理教师,根据防疫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系列防疫心理辅导微课。小学、初中、高中各6个课时,围绕情绪、认知和学习三个主题,通过漫画、情景剧、互动活动等不同表现形式,在网上将这些微课推向广大中小学生。“这些网课因疫情延迟开学而做,我们更想借这样的心理辅导,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他们将情绪调节和时间管理的方法运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
作者:王星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