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位于上海松江区的美迪康工厂,
流水线24小时不停工,
日以继夜地生产口罩。
为了缓解口罩生产线的压力,
许多上海市民通过志愿活动主动报名,
成为了口罩生产线上的夜班“临时工”。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
高水平击剑队大一学生余森乐也报名参加,
还成少数可以两次参与志愿工作的“幸运儿”。
今年18岁的他,
在口罩生产线上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第一次排班是30号,
第二次就是昨晚7点到今天早上7点,
每次都是整整12小时。
因为我平时生活很规律,
所以熬大夜还是挺累的。
工作的环境噪音特别大,
尽管每个人都发了耳塞,
但从车间出来还是耳朵疼 。”
余森乐坦言,工厂夜班确实很辛苦,
但是内心却是前所未有的满足。
他和堂哥,还有家里其他年轻人
一共去了4个。
“一开始是我姐姐在朋友圈看到的消息。
那个时候我每天都在家关注疫情,
特别希望能找机会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活动中,
所以一看到有人招募工厂志愿者,
立刻就报名了。”余森乐说。
余森乐出生于2001年。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
有关冠状病毒的危害,
更多存在于父母对2003年非典疫情的描述中。
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
余森乐和他们身边的同龄人们,
首次直观地感受到了疫情的压力。
余森乐说,他们迫切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
“我身边朋友有去街道做志愿者的,
有去高速公路路口(做志愿者)的,
还有去药店(做志愿者)的。
我年轻身体素质好,还是击剑运动员,我是打算过来帮忙搬箱子的。”余森乐说。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如今的口罩生产线已经全自动化运行。
大多数工作均可由机器完成,
人力所负责的,
主要是口罩的质检、计数和装箱工作。
第一次上生产线时,余森乐紧张得不得了。
尽管他只负责计数和装箱,
还有老师傅在旁手把手教学,
但他的精神依然紧绷着,
常因数错了口罩的数量而反复核对。
因为全神贯注盯着口罩,
他甚至感觉不到疲倦。
昨天是他第二次去了,
这次熟练多了,
经过12个小时不停的工作,
余森乐完成了26000多个合格口罩,
一共装了12箱。
他说:“通过这次志愿活动发现,
我们中国人真的很团结,
每个人为了疫情,
在哒哒哒的流水线上分秒必争,
我真的很受触动。”
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每批20人,
都是排着队上岗的。
留守的员工更是每天住在厂里,
就为了生产更多前线需要的口罩。
人可以休息,
但生产从未停止。
虽然我做的只是小小一只口罩,
不是什么很伟大的工作,
但内心的成就感满满。
因为有这么多团结的人一起努力,
我们对战胜病毒充满希望!
这次口罩厂的志愿工作到2月8号结束,
余森乐接下来,
还报名参加了社区街道志愿者,
这个18岁的寒假,
想必将对他意义非凡。
作者:储舒婷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