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她的到来——她叫黄峻,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之女。
今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黄旭华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继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黄旭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隐姓埋名30年,黄旭华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外人眼里,我的父亲是一位慈祥的老人,热爱生活、兴趣广泛,但我清楚地知道,父亲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今天,黄峻以“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为主题,为师生们讲述了黄旭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学报国的先进事迹。
▲黄旭华在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上讲述“交大精神”
本想成为医者,是炮火让他改变了志向
在黄峻眼中,父亲黄旭华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人生经历过无数惊涛骇浪。
“我父亲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者。”在上海交大励志讲坛上,黄峻娓娓道来。黄旭华生于1924年2月,广东海丰县田墘镇人,在家排行老三。由于父母都学过医,以开诊所和药房悬壶济世、行医助学,在当地颇具声望。父母的言行,也深深影响着黄旭华。
1938年,日本全面侵华进入第二年,黄旭华为了求学,翻山越岭,整整步行4天,才找到了为躲避日寇而搬迁到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但即便是在山区的草棚子里上课,日机也常来侦察轰炸。日机一来,老师就拎起小黑板,领着学生钻进甘蔗地或山洞里。这从天而降的夺命炸弹,竟然就是黄旭华最早见识的“现代化”。
1939年夏天,黄旭华回到老家,正逢日机多次轰炸海丰。炸弹的冲击波彻底颠覆了他的人生。“学医只能救人,我要救国。”日本飞机的轰炸声,改变了黄旭华从医的志向。他将自己的原名“绍强”留给二哥使用,给自己起名为“旭华”,寓意为:中华民族必定如旭日东升一般崛起。
在理想的支撑下,1945年7月,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船舶制造专业,开始追寻“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想。在交大就读期间,黄旭华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影响下的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进而加入了中共地下党。1949年4月,黄旭华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黄峻说,她的父亲至今还一直记得当初立下的铮铮誓言:“党需要我冲锋陷阵时,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党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一辈子出不了名”的他,60年只做了一件事
1958年是中国核潜艇“元年”。就在这一年,时任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二处潜艇科长的黄旭华,突然接到去北京出差的通知,走进了海军舰船修造部和一机部船舶工业管理局联合组建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他这才知道,“天字第一号”绝密工程选中了他。
据说,黄旭华去报到时,领导找他谈话说了三条: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
凭藉当年在地下党工作时培养的组织性、纪律性,黄旭华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在黄峻印象中,黄旭华曾这样说:“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这与党和国家的信任相比,算得上什么啊?!”
此后30年,对家人而言,黄旭华只是一个会按月给他们寄生活费的神秘的北京信箱号码。此后60年,黄旭华只做了一件事:为国家设计最好的核潜艇。
“如果我父亲黄旭华今天在现场的话,我想他会这样勉励大家——努力学习,勤于钻研,不负芳华,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实现最完整、最完美的人生。”黄峻声情并茂的讲述,引来交大学子经久不息的掌声。
记者:王星 通讯员 张文清 魏佳妮
编辑:姜澎 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