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传递知识、表达情感的媒介,更是凝聚人际、民族与国家的心灵使者。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前提。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博物馆(Museum of Language)今天开馆,这是中国首个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博物馆。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语言大约有七千多种,作为宝贵而特殊的思想文化资源,语言知识的普及、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正日益得到全球社会的关注。但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仅有60个左右的语言类博物馆,中国的语言/文字类博物馆更少。
语言博物馆的稀缺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语言”本身的特征限制。对此,上外语言博物馆的总体负责老师顾忆青解释,“由于语言作为展陈内容较为抽象,并且涉及颇多跨学科的知识,还需兼顾博物馆自身的科普性质和展品的陈列方式,如何做到深入浅出,这对策展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上外语言博物馆的开馆适逢上外建校七十周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亦承担着传播世界语言文化的重要使命。语言博物馆正是上外近年来实施“多语种+”办学战略的重要支撑项目,旨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校学术性博物馆,构建全球知识体系,服务中外人文交流。
据了解,上外语言博物馆以语言学及其交叉学科为理论基础,从“语”的言字偏旁衍生出三个展区划分——“说”,沟通世界;“记”,书写世界;“译”,诠释世界——串联起“语言的诞生”“语言的家族”“语言的要素”“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教育”“语言与未来”等八个展览篇章。通过多模态的展陈方式向公众呈现世界语言多样性的面貌,并以此为基础透视中外文明交流史,展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作者:樊丽萍
编辑:樊丽萍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