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学生连续几轮摘获PISA测试"全球第一"后,我们是否能对“第一”的排名,保持多一份淡定?或许,对排名的过度关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们对PISA测试的正确认识?
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外发布新一轮PISA测试结果。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作为整体参加PISA2018,一举摘获阅读、数学、科学三个科目的“全球第一”。
取得佳绩固然值得高兴,但记者发现,在今年PISA测试成绩公布后,发自教育界内部的一种呼声格外“响亮”:PISA测试的结果虽引人关注,但必须认识到,PISA测试远不止排名。
PISA测试是一份重要参考,也应该引起理性反思
昨天(4日),教育部官网详细披露了PISA2018的测试结果:在全部79个参测国家(地区)对15岁学生的抽样测试中,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能力素养均居参测国家(地区)第一。
不出意外,PISA2018再度呈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比如,我国四省市学生基本素养达标率为参测国家(地区)第一,高水平学生数量总数居于前列。以综合素养高水平学生为例。PISA将阅读、数学、科学3个领域素养表现均达到高水平的学生定义为全面发展的学生。我国四省市全面发展学生占参测国家(地区)全面发展学生的比例为25.2%,排名第一。
另一方面,伴随着PISA测试在国内的知晓度日益提高,这份“教育体检报告”所呈现的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也同样引起各界的重视。
PISA2018表明,中国学生学习时间较长。四省市学生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31.8小时/周,按照学习时间长短排序,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4位。此外,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三项上的学习时间较长,三项课时占总课时数的47.6%,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17位。
PISA2018还指出,中国学生总体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幸福感偏低。我国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效率分别为119.8分/小时、118.0分/小时、107.7分/小时,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名靠后,分列第44位、第46位、第54位。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指数为-0.19,满意度平均分为6.64分,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分别排第51位和第61位。
PISA参与成员主要是OECD成员国家(地区),每三年进行一次,根据测评年份命名。
“四省市学生在国际评价中的排名与表现为了解我国四省市基础教育质量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应对PISA测试结果予以更加全面和理性的反思。”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对PISA2018测试的这番中肯评价,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的看法。
我们太关注排名,却忽视了PISA所呈现的证据?
在PISA2018测试结果发布后,包括钟秉林在内,国内多位教育学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希望公众不要把过多的关注放在“排名”上。因为,PISA测试远不止是排名这么简单。
钟秉林说,面对每一轮PISA测试结果,公众、媒体,甚至众多研究者首要关注的都是诸如“我们的学生考了多少分?”“达到各精熟度水平的学生比例占多少?”“我们在国际上处于什么位置?”等类似话题,而对于PISA所呈现的证据却缺乏关注。
回溯PISA测试在国内的高知晓度,和2009年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正式参加PISA测试的地区、摘获当年PISA测试“全球第一”这一事件有关。继2009和2012年,上海两次参加PISA测试均取得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此后,2015年,中国大陆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参加PISA测试。
钟秉林直言,我国上海在PISA测试“两连冠”时期,国内媒体宣传与报道的内容大都是“PISA是什么”、“排名怎么样”等内容。一些教育研究者虽然开展了PISA测试相关的研究,但大都局限于国际比较视角,最后仍跳不出各国排名的藩篱;或者是关注PISA测试经验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研究,而一线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直接利益相关者却鲜有发声。
他呼吁,当下更需要关注的是PISA测试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
在取得高水平教育质量的同时,还有很多教育难题待解
在收获成绩和关注的同时,进一步思考PISA这份教育体检报告给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带来的启示,不少学者对PISA2018报告的多维度解读,也进一步丰富了公众对这份报告的认知。
比如,有人认为,此次参加PISA测试的国内四个省市都是教育发达地区,那么四省市摘获的“全球第一”该如何客观评价呢?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侯杰泰说,成绩卓越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样是经济发达的省市,事实上,诸如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卡罗来纳州这些个别地区也有参加PISA测试,未见其在世界名列前茅。
在解读PISA2018报告时,侯杰泰指出,虽然亚洲学生成绩普遍较好,但他们常因不愉快等而备受诟病。从PISA数据来看,京沪苏浙学生的正向情绪(即愉快、有活力、喜乐等),高于OECD平均水平,也高于芬兰、爱沙尼亚、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等高学业表现的国家(地区)。在负向情绪上,虽然四省市学生对失败的恐惧高于芬兰和爱沙尼亚,但远低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新加坡。“数据也告诉我们,在学校内部,学生情绪健康程度差异甚大,即世界各地每所学校内都有情绪健康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在侯杰泰看来,每所学校内皆存在过分紧张及焦虑的学生,这值得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家长关注,京沪苏浙亦不例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志勇说,通过PISA发现我国四省市学生学校归属感和满意度均较低,学生在学校里过得并不那么开心。因此,如何在取得高水平教育质量的同时,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生活是亟待我们关心和解决的问题。学校要创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在关注学生高水平表现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感,特别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升学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学生走适合自己的升学道路。
作者:樊丽萍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