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今年招聘中大幅提升科技背景毕业生比例,未来的银行只需要懂科技的业务人员和懂业务的科技人员。今天,中国银行副行长孙煜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主办的“安泰交响”高峰论坛上发表《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中国银行的全球实践》的报告。
他说,大约8年前来上海交大招聘时,上海分行的招聘目标是1000名毕业生,而这些毕业生的背景大多数是金融、科技、外贸、语言,科技背景的毕业生比例比较低。今年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大约要招600人,会大幅度增加科技背景的毕业生。
有两句话,他非常认同:第一句是“银行服务会永远存在,银行不一定”;第二句是“银行将来只需要两种人,懂科技的业务人员和懂业务的科技人员”。但是,现在的银行有大量有懂科技和懂业务的人员,但是既懂科技又懂业务的人相对却比较少。
他认为金融科技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科技的应用从模仿、迭代到颠覆重塑。金融科技应用已经实现了重要突破,有力推动了金融服务颠覆式的创新与重塑。现在的金融科技常常强调ABCD,即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所谓科技对于金融供给侧都将带来重大变化。因为每个科技和业务的结合,都不知道哪个时点会发生怎样的裂变,有些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颠覆过去的业务模式。
比如,全球外汇市场是一个高度成熟、流动性非常好、很有效率的市场,价格发现非常充分,市场竞争也高度激烈。前十名基本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型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巴克莱等等,但是2015年有两位传统外资银行里做外汇的人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里一半的人没有做过外汇交易,而是纯粹的科技背景,主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编制模型。这个公司花了三年时间,如今占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量的7%左右,现在是全球排名第三。就是这样一个新兴的公司,用了一个强有力的报价引擎,通过流程改造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公司最大的成本是电,公司在冰岛,冷,方便降温。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如何理解这样的技术,怎么应对这样的挑战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 行业的发展格局从竞争竞合到融合共赢。中国的金融科技应用毫无质疑是世界领先的。中国人对新事物接受度很高。传统金融机构科技意识的觉醒也非常快,因为每个人都受迫于金融科技的压力,因为科技对我们业务的挑战太大了,但是机会也实在是太大了,因此资源投入也在加速。而且,科技公司和银行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所以从竞争开始走向竞合,甚至是走向融合,现在大的银行和中国领先的科技公司都有一些战略合作协议,也都在找一些融合点。
3.监管,银行是严监管的行业。但是金融科技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对于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现在我们看到监管也在努力拥抱金融科技,举个例子,比如说美国是以功能信监管为原则,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非常强调金融科技的发展要惠及这些消费者。
金融科技对于全世界银行都是一个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大银行,大银行像“恐龙”一样,文化、组织架构、人员构成,都有很强的惯性,但是金融科技的变化又是如此剧烈和有颠覆性,所以怎样拥抱金融科技是全世界银行面临的重点、痛点、难点。
我也走访过花旗、汇丰,大家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是都意识到这个过程不容易。花旗搞了全球实验室,从硅谷找人来,这些人就是我说的,我去见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装束和传统银行人是不一样的,不打领带甚至穿休闲裤,刻意保持这种文化,银行内部也要营造这种文化,做并购的时候让这批人做并购,传统商业银行的思维和习惯和他们匹配起来比较难,这种尝试很多。现在所有的银行,没有一家可以忽略科技,也没有银行可以说科技对他们的发展不重要。科技对金融来说太重要了。
未来的目标是:
1.场景化银行,银行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里。场景就是你和客户发生接触的点发生变化了,可能是在菜市场里,可能是在运动场上,可能是在剧院里,可能是在网上,可能是在购物网站上,但是不来网点了。现在我们有一个内部的战略,就是构建场景化的银行,但是这里面展开有很多内容。
2.智能化银行,借助这些ABCD的技术,使得银行更智能。比如说智能柜台,智能柜台原来的网点有二十个人,十几个人都要被困在网点里,因为有既定的业务流程、既定客户服务方式。如果有了智能柜台之后就可以解放相当程度的人出来做客户营销。当然长远来看,是否还需要那么多网点也是一个问题。通过智能帮助你更好的服务客户,更好的控制成本,更好的管理风险,更有效的提供信息,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3.开放性银行,金融服务作为基础服务,存在无形而又无处不在,我们也在积极和相关机构合作,和交大的合作,使我们的系统更加open,和政府机构、和客户、互联网公司、蚂蚁金服这样的公司,能够更融合在一起,使得这个平台是友好的。当然前提是安全,打造这个金融生态圈,经常会有非金融场景孕育金融机会,如果不打造这样的场景,不做这样的平台,客户来享受金融服务的时间需要买张票,可能要滑雪去订酒店,这里面会嵌入金融服务,我们就要想办法怎么样实现。如果不是开放的不是一个场景化的银行很难实现。
4.创新银行,实际上科技需要容错的,银行又是比较传统的,受到严格监管的,风险偏好往往比较低的这样一个行业,所以说要想打造一个创新型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创新机构不容易,需要组织变化、知识结构变化、人员变化、还需要文化转变。实际上2018年11月,我们在新加坡成立了总行级的创新研发基地,现在在雄安也在布局研发基地。今年六月在上海成立了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把我们内部的金融资源和力量做了一些整合,使得他们一方面更好的服务集团内部,另外一个方面更好服务外部客户,这些都是中国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激发活力,敏捷反应。重点突破,加快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
5.敏捷型银行,敏捷银行已经是很多银行的工程了,发现我们传统的像恐龙式的从大脑传递到神经末梢需要很长时间的银行,没法跟上客户的要求,必须要敏捷,但是敏捷的背后实际上需要运营的改造,需要科技的注入,这都是和金融科技密切相关的内容。对于金融科技而言,拥抱金融科技我们需要构建场景化银行、智能化银行、开放型银行、创新型银行和敏捷型银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实质性拥抱金融科技,使中国银行能够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作者:姜澎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