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人才该如何培养?我们需要怎样的卓业工程师?10月25-28日,工程教育界的盛事——2019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在上海举行。
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名工程教育界、企业界和政府专家学者齐聚上海,以“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教育”为主题,汇聚全球智慧,把脉机械工程教育现状,共议机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擘画未来工程教育蓝图。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秘书长Thomas Costabile等应邀出席并致辞。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作大会特邀专题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莫斯科航空学院校长Mikhail Pogosyan院士等13位中外重量级学者和专家分别围绕论坛主题作主旨报告。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人才,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界思考的重要命题。2019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上,全球工程教育界和产业界的重量级代表深入交流,探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谋划工程教育的未来。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以《勇立潮头,赋能未来——以新工科建设领跑高等教育变革》为题,从精准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全面推进“四新”建设、新工科引领高等教育变革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享。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已经步入深水区,部分领域开始进入“无人区”,没有现成经验可以模仿复制。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认为,“中国工程教育正面临的一系列亟待突破与解决的瓶颈问题,有的是中国独有的,但更多的是全球工程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他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教育为例,作了“构建卓越工程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上海交大卓越工程工科培养的核心理念与关键举措,强调“卓越工程教育的目标在于为学生在工程领域积累十年后能开始不断做出卓著贡献打下坚实基础,关键在于培养影响终生的职业胜任力与行业使命感。”
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校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Mikhail Pogosyan,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程学院教授李琳,美国罗格斯大学的Alberto Cuitino教授等介绍了不同国家的工程教育的经验和探索。
作为大会的主办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近年来联合众多国际知名的工程组织成功举办多次机械工程教育国际会议,深化中外机械工程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工程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2016年,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中国高等教育走上国际舞台。
在此形势下,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创新工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负责人称:“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性制度,也是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基础性机制。”作为科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将站在时代变革的前沿,继续在我国专业认证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教育,需要探索学会、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有效机制和方式。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说,“必须通过改革实践,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实现了知识与素质的有机结合,培养好奇心驱动的具有创造力的工程师。”
上海交大借助学生创新中心建立校企握手区,发布企业需求项目、开设企业创新课程。此外,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针对传统课程体系弊端,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知识与能力纵深方向的进阶式培养。另外还推广项目式教学与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改革。联合国外一流院校及知名企业创办的国际及校企联合毕业设计,每年举办毕业设计展,目前已有十年发展历程,今年校企合作毕业设计项目展展出了414名学生历时6个月完成的133个企业资助项目。
这些从底层到高阶的创新改革工作,保证了坚实的跨学科理论知识、较强的全球胜任力、卓越的团队合作与组织能力以及对现代机械系统的深刻洞悉和把握,对面向未来的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经验。
作者:姜澎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