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其中,全国首届特级教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从教近70年,于漪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她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此外,她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主推上海市初级中学语文教改实验,主讲近2000节省市级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开课,其中50多节被公认为语文教改标志性课例,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与学生共建一幢会呼吸的大厦,是语文教学艺术真正精髓所在。”于漪说,教师不能给学生建筑材料或者是茅草屋,而应该是一幢立意高远的大厦,启蒙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得体表达,成长为丰富有智慧的人。
教育要给学生心中点亮一盏明灯
“祝你成为富婆”“祝你成为百万富翁”“祝你成为总裁”……又逢毕业季,沪上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毕业册上的这些“祝语”让于漪心头一震。要知道,过去50年代、60年代,孩子们之间互相的祝福往往是“祝你成为解放军、科学家”。于漪忧心地表示,“学生为谁而学、教师为谁而教”这个问题很少人追问,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方面多下点功夫。
“生命是有灯火的,这个灯火就是理想,就是信念,老师应该帮助孩子点亮心中的一盏灯。”于漪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生动活泼的、孩子们易于接受的、现代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的心灵美好起来。
什么叫教育?68年的教育历程让于漪感受到,教师就是育人,让每个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其中,劳动教育的价值不能被低估。
于漪表示,劳动不仅是个习惯,它其实蕴含的是一种精神。但眼下,部分中小学对劳动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劳动课缺失的情况。有些学校的劳动课仅仅是做样子,并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于漪说,中华民族是吃苦耐劳的民族,每位学生都应该打下勤劳奋斗的底子,而校园是撒播这颗种子的重要阵地。同时,劳动教育对国家创新发展意义深远,于漪告诉记者,诚实劳动也是劳动教育的核心要义之一,每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要在岗位上实事求是,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国家需求,开展创造性地劳动。
语文教育要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教育究竟应该是“育人”还是“育分”?语文学科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眼下,家长和学生把90%的精力用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上,“唯分数论”在学校和家长中很有市场,但教学生如何做人却并不受重视。对此,于漪时常奔走疾呼:“应该把快乐还给童年,把健康还给少年,把活力还给青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于漪一直通过语文教学来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全国范围内的语文教学出现了工具化的倾向。于漪认为,语言的背后是文化的深层编码,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要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必须用优秀的中华文化滋养孩子的心灵,而语文课不是为了简单地掌握母语,也不是简单地培养思维能力,而是教养和教化,这也是语文教育的意义之所在。她坚持教文育人,并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
杨浦中学1966届高中生、原市东医院院长曹中柱说,课堂的知识教育和怎样做人、做事的理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是于老师一贯的教学风格。她总是用最通俗的语言,让学生们易懂、易记、难忘。原闸北区二中心小学校长、78岁的葛起裕至今清晰地记得,为了能坐在前排听于老师的课,高个子的他还特地配了副100度近视镜,冒充近视眼。葛起裕说,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对他一生的成长起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课余时间,于漪也鼓励学生多看“杂书”,在杨浦中学时,她还用自费为班级订阅了《年青一代》《读书》等杂志和弘扬青年理想、信念等励志类书籍,在班级里办了一个小型图书馆,供同学们借阅。
教师要做到“高、精、尖”
这几天,于漪的病房里除了有家人,复旦附中语文教师黄荣华、杨浦高级中学教师李吉林等,都成为她病床前培养左右的常客。“他们不仅仅是奶奶的学生,早就是我们的家人了。”于漪的孙女,同样成为语文教师的黄音告诉记者。
从三尺讲台退休后,于漪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在培养年轻教师上。她把近几年参与的大型教育活动仔仔细细为记者罗列了四页纸、不下三十项。她特别提及,为中青年教师骨干培训班讲述师德与专业实践已经坚持了八年,此外,“讲台上的名师”“新秀在课堂”“见习教师开班”等教师培训活动更是不胜枚举。
教师的一句话一件事,往往会影响学生一辈子。于漪说,基础教育确实很忙、很烦,特别是初中教师,什么都要管,从扫帚、簸箕,甚至到黑板擦……“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热爱学生,要做一个优秀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知易行难,为此,于漪总是对年轻教师呵护有加。“所有年轻教师来我家请我给他们的新书作序,我从不拒绝。现在的年轻人想要成长、要出头,真是不容易啊,我们要拉他们一把。”于漪对记者说。
进入于漪老师的名师基地后,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校长马玉文说,她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更是教师成长的引路人。马玉文说,教师要做到“高、精、尖”。“高”,即提高眼界,与磨脑子的书交朋友;“精”,不厌其烦地准备,精心上好每一堂课;“尖”,用针尖刺入实践,让深度反思成为习惯。
于漪说:“人生是一张单程票,耽误不起。我就是一块铺路石,让中青年老师‘踏’过去,指引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帮助他们建好精神家园,创造中国教育的未来”。
作者:张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