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领域耕耘60多年的成尚荣专注于教师专业成长,始终站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作为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成员,成先生见证了第七次第八次课改的决策实施,并且主持了地方课程改革指南。今天,他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大夏教育高端论坛”上,回忆他从事教育以及教育研究的生涯,提议中国的学者要做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研究。以下为他的演讲节选:
大家都说要把自己融入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体会的,我自己常常说我是有祖国之人,第二我是爱祖国之人,第三我就是祖国的人。
我有几件事情一直没有忘怀,一直激励着我,一个在解放后的第二年我才上小学,因为我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家里非常非常贫穷,上小学要交学费,那时候还没有义务教育,要交杂费还要交书本费,可是我家里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但是我的母校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接纳了我,不仅免掉了我的学费,不仅免掉了我的杂费,而且免掉了我的书本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整整六年我没有出一分钱就上完了小学。
我常常讲在那个时代,在70年以前的时代我就享受了免费的义务教育。谁给我的?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我真的是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新中国让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能够上学,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尽管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但是70年以前我就享受到了,我非常的荣幸。这也是我竭尽全力为新中国的伟大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有这个认识,我想我是融入这个伟大时代的,我要担负时代使命的,这是我融入时代的一个伟大的动力。
第二,我做过小学老师。在1983年的年底我突然接到南通市教育局的通知,说南通市委组织部找我谈话,我不知道什么事情,我去了,组织部的领导同志告诉我说,江苏省教育厅想调你到江苏省教育厅去工作,我问我去做什么?他说大概安排你做江苏省教育厅的一个副处长。
我是一个小学教师,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当时我的学历就是中等师范学校,中师毕业,我没有任何的背景,怎么把我调到省教育厅去工作呢?我想都没有想过。后来我知道了,当时中央有政策,就是干部要年轻化、专业化,这是个大背景我的专业还不错。其次是,当时的江苏省要办好一批重点小学,江苏省教育厅的副厅长周尔辉带队到我所在的学校视导,他视导了整整一个星期,当然我们都不知道,但是他回去以后向教育厅推荐我到教育厅工作。
怎么可能呢,怎么看中我呢,我没有写过一封信,没有认识一个人,什么都没有,我就到了省教育厅工作了。是谁给我的?是谁创造这个风气?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那个伟大的时代。连想都没有想,连想都不敢想,当时我去了,给了我一个非常高的平台。
因此我想融入伟大时代,融入伟大祖国。
第三,融入伟大时代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它是要专业的。我参加了国家的第七次课程改革和第八次课程改革,第八次课程改革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第七次课程改革是在1985年。
江苏省教育厅派人参加,教育厅就派我去了,其实我才工作一年多甚至两年的时间,我还没有在教育部工作两年的时间。当然第二次课程改革我全程参与了,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一次基础课程改革的国际研讨会。在和国外专家交流的时候,我们谈到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理念和做法,当时有一个美国学者说了一句话,他说成先生,你所介绍的课程改革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看到一种中国的力量,看到中国的软实力。软实力在哪里?软实力在我们课程中,软实力就在我们课堂里,软实力在每一个中国教师的身上。
常常想我们每一堂课都是在培养中国软实力,这种对课程改革的研究,以专业力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以专业力量来表达对伟大时代的感恩,这是我深深体会到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学习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于漪老师说我一辈子做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于老师又说,我站在课堂里有两个肩膀,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另外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于老师还说,我一走上讲台我的生命就开始歌唱,教育是歌唱的事业,是生命歌唱的事业,她的生命是为祖国而歌唱的,她的生命是为祖国而澎湃的。
她回到故乡镇江的时候我听她讲过自己的故事,正是她小时候的教育让她今天有一颗中国心,有浓浓的中国情。她说有一次在小学里老师教他们描红,那天的阳光特别灿烂,老师叫他们把描红的纸拿到教室外面去,在阳光下观看。于老师讲,在阳光下我突然看到我们描红的汉字那么的亮那么的红,母语真美!于老师说,那位语文老师何止是在教我们写字,她想把一颗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种子悄然播在心田里。
她又说日本鬼子来扫荡了,就在危机时刻他们音乐老师还给他们上了一堂音乐课,这堂课是教他们唱苏武牧羊,于老师站在那里轻轻哼唱起来,在旋律中我们仿佛看到民族的背面,看到挺起的民族的脊梁。
今天于老师又说要坚守新中国教师的本分,要锤炼好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的大基础功,在教师心中点亮一盏中国梦的价值之灯。于老师实际上在写一本中国特色的教育学。
这几天我的心也一直被另外一个教师缠绕着,那就是我的同事,我的良师益友,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两个多月以前她患重病离开了我们。在怀念她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她自己说:“我是一个竞走运动员,永远向着远方走去,但是双脚不能同时离开大地。我又是一个跳高运动员,但横杆是教育高度、理想高度,更是人生高度。”
李老师用中国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尤其是文心雕龙,人间词话的意境之说来观察研究小学教育,她建构了中国情境教育,建构了中国儿童情境学习范式。
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论述已经在为我们建构中国的教育学,因此中国特色教育学实际上已经存活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已经存活在我们教育实践当中。
是的,在伟大的时代,我们大家要共同创造自己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什么呢?我想它的名字应该叫“立德树人教育学”,中国特色的立德树人教育学。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要坚守中华民族育人初心,那是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精髓,是两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我讲的中国特色教育学,它要解决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是教育学四个学术论律,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我们中国教师,我们在座各位,我们中国教师来担当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写就这本中国特色教育学。
作者:成尚荣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张鹏,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