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是宝”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又火了!
该馆藏品“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被写入2019全国高考Ⅱ卷数学题:南北朝时期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求共有几个面,棱长为多少?
对此,“数学无能”的网友们调侃,文物是真精美,但确实不会解题;另一边网友则表示,都给出透视图了,数也能数出来,况且其实不用数学好,只要去过陕西历史博物馆或者看过相关节目就能知道,“这是个常识问题”;
还有网友认为,今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多次出现,吸引了更多人去关注传统文化,这才是最让人欣慰的。
网友们议论纷纷,13日上午,相关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我国西魏、北周时期的重要人物。《周书》记载,独孤如愿兼通文武之道,北魏末年,政治混乱,独孤如愿看好自己的好友宇文泰,于是一路追随他,宇文泰成为西魏政权的实际掌权者后,独孤如愿身居高位且身兼数职。
地位显赫的独孤如愿没有骄纵,他为政有方,深得百姓拥戴,史书中称其“信著遐迩”,也因此,周文帝赐他名为“信”。
然而,身兼数职的独孤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回复各种公文时需要不断寻找相匹配的印章,于是,他“化繁为简”制作了一个多面体印章。
印章上既有书信用印,也有行文用印,各项职能清晰明了;
这枚“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印章目前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并被写入2019全国高考Ⅱ卷数学题:该“半正多面体”共有几个面,棱长为多少?
面对高考题,有网友表示,印章是很精美,但还是不会解题,“这也太难为人了”;
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该题出现在高考第16题,妥妥的送分题;
在关于题目难度本身的讨论外,还有一部分网友围绕印章本身展开了讨论:
有网友提及,其实只要平时多积累,或者去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就能回答出这道题;
比如,在央视节目《国宝档案》中就曾专门介绍过,这枚印章由稀有的煤精石制成,煤精石又称黑碳石、煤玉,是一种不透明,光泽鲜亮的黑色有机宝石,大约形成于300万年前,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往往使用煤精石制作文房用品,用它制作印章并不多见;
这枚半正多面体印章有26个面,长均为2厘米,高4.5厘米,重75.7克。
还有网友提到了印章的“来历”——据说是陕西旬阳县一小学生在放学回家路上捡到的;
这一说法得到了微博博主@西安半坡博物馆志愿者团队 的纠正:其实是旬阳一个中学生捡到的。
据悉,1981年11月9日,旬阳一名中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见到了一块黑色的石头,上面刻满了奇怪的文字,文字大小不一,于是他将这块“石头”送到了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经过仔细测量与研究,终于发现这其实是一枚印章,并给其命名“煤精印”。
但印章到底是谁的?来源于哪个朝代?工作人员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这枚“煤精印”在博物馆的角落里一待就是10年。
10年后,陕西西安文史研究馆的研究员王翰章在博物馆的角落里无意间发现了这枚印章,驻足很久后,他兴奋地喊道,这很有可能就是独孤信的印。
据@陕西历史博物馆 ,印章呈球体八棱二十六面,刻有四十七字,印文的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公文用印,如“大都督印”、“大司马印”、“柱国之印”、“令”、“密”等;上书用印,如“臣信上疏”、“臣信上章”等;书简用印,如“独孤信白书”、“信启事”等。
这种集十四枚印章为一体的印章,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将一、二、三、四、五字成文的五种印章格式史无前例地融于一体,是中国印文文字最多的一枚。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齐吉祥介绍,独孤信的印章实际上是一组印章,除了它稀有的材质和主人传奇的身份外,印文字体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国从汉代开始有了楷书,但是把楷书用在印上是很晚的时期,这枚印章的发现将楷书入印的历史大大提前了。
此外,还有网友提到了独孤信一个最奇特的身份“天下第一岳父”;
独孤信有三个女儿嫁入皇室,大女儿嫁给宇文毓,被封为明敬皇后;
四女儿的丈夫虽然不是皇帝,但她的儿子李渊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后来追封自己的母亲独孤氏为元贞皇后;
小女儿独孤伽罗嫁给隋文帝杨坚,被封为文献皇后。
关于“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的高考题引发网友的关注及讨论后,有网友提到,其实今年传统文化在高考中的体现不止如此,比如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也入了高考题;
高考作文中对传统文化也多有关注;
对此,有网友表示:试卷中越来越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不仅吸引了更多人去关注历史文化,也体现了国家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良苦用心,“多有创意多浪漫啊”。
最后,公布独孤信印高考题的正确答案!
你做对了吗?
作者:郭肖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观察者网、新浪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