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更高要求和更高期待,从去年开始,上海市教委将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作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秩序,“做强内功”持续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新举措,通过政策支持、专业扶持,把百所公办初中办成“家门口的好初中”,从而带动公办初中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为了统筹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奉贤区组织古华中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肖塘中学等10所公办初中学校参加“百所初中强校工程”,目前区域正在着力通过“一校一案”“四强推进”“八大机制”——“1+4+8”创新模式,致力打造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奉贤范式,一些喜人的变化也正在这些初中校园中发生着。
“一校一案”精准施策,建构强校新格局
近年来,通过中小学标准化工程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一系列教育硬件建设工程,奉贤基础教育硬件资源配置基本实现优质均衡,但“品质不优、内涵不均衡”等制约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在实施“强校工程”中,区域针对10所学校现状,通过组织专家对学校发展现状会诊,科学制定“强校工程”方案,以便精准施策。
去年,由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汤林春等多位专家组成的市“强校工程”专家指导团曾到古华中学进行现场问诊,区内其他九所实验校参加现场问诊会。经过“望、闻、问、切”,专家为古华中学“强校工程”方案提出“以‘绿色指标’为依据,提升教师‘1+5’专项能力,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课程执行力,全面提高人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实现教师专业增能,做大做强美育、体育、科技、艺术特色项目,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建议。
此后,其他实验校以古华中学方案为蓝本,剖析学校发展现状,在专家指导下,因校制宜,聚焦核心问题,对接政策、资源,以点带面主动作为,形成契合实际的强校工程方案。比如,肖塘中学“强校工程”方案立足“让每一位孩子收获成功”,致力于把学校建成一所具有浓厚“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肖塘地区家门口的好初中。
“四强推进”激活主体,追求强校新境界
当前,人民群众最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为多样的教育需求不仅是“学有所教”,更要“学有优教”,因此奉贤区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根据工作定位,着力从强学校管理、强课程教学、强教师队伍、强设施设备四个方面推进。
据悉,目前区域已经建立区、校两级例会机制,实验校每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区域的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保障工作有序开展;专家全方位进驻实验校,指导搭建管理架构,释放系统管理优势;把“强校工程”与加强和优化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结合,坚持“兜底、托底”要求,集中优势资源全方位支持实验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此外,区域还组建专家团队,以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为载体,立足核心素养的课程整体建设等学校内涵发展,开展集群研究,找到学校发展亮点,逐步建立特色课程,打造办学特色,不断提升课程品质和教学水平。同时,指导实验校构建基础教师、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三级梯队”,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加强名优教师培养,区“名师工作室”学员招录向实验校倾斜,让更多“强校工程”实验校教师可以进入工作室学习。
“八大机制”创新发展,打造强校新生态
在“四强推进”的同时,奉贤创新了“八大机制”进一步推进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包括创新校长培养机制、集团支援机制、名师引领机制、教研联动机制、聘用流动机制、培训晋升机制、增值评估机制、考核奖励机制。
其中,在创新校长培养机制方面,区域依托市“双名工程”的“高峰计划”“攻关计划”和“种子计划”,确保每一所“强校工程”实验校都有一名市级名校长(含培养对象)的配备或新评特级校长进驻,发挥市级名校长、特级校长的引领作用,调动市级名校长培养对象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区“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把实验校校长作为培养对象,进入“特级校长工作室”接受系统培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校长队伍。
在创新培训晋升机制方面,市“双名工程”培养对象遴选向实验校倾斜,培养对象原则上有实验校专职从教3-5年的经历,并确保每所实验校有不少于5%的教师纳入“种子计划”;在职称评审上探索初高中学校、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分开评审,并适当向实验校倾斜。
在创新考核奖励机制方面,建立区加强初中建设“强校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实验校建设和管理工作;区教育局在“和润”奖年度绩效考核中,将绩效工资区域统筹部分按一定比例向办学成效明显的实验校倾斜;对在“强校工程”中表现突出的集团联盟支援校,在集团化办学考核中,予以奖励;对于强校工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每人每年给予适当奖励;对于参加柔性流动的教师,享受适当的支教补贴和交通补贴。
作者:朱颖婕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