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郎婷给导师徐默凡绘制的肖像。(余郎婷供图)
“我也是有迷妹为我肝图(拼命画图)的爱豆(偶像)了!”深夜的微信朋友圈,刚刚结束“散伙饭”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晒”出两张手绘表情包——“学术正经”,配图是手捧书籍的他;“吸猫上瘾”,配图是怀抱猫咪的他——细腻的笔触之下,是2019届本科毕业生余郎婷对导师的一腔感恩之心。不一会儿,这条状态下就收到了不少留言。“我的心情就是羡慕羡慕羡慕!”说这话的是该校的另一位教授。
凤凰花开的6月,总是一段弥漫着离愁和温情的时光。无论是对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高三学生,还是第一次穿上学士服的大四学生而言,毕业意味着他们即将挥别亲密的师长、同窗,亲手为过去数年有笑有泪的校园生活画下句点。与此同时,成人世界和职场大门在他们面前缓缓打开,这个时候,也需要他们开始记取责任与担当。
师生之情、同窗友谊,都是细水长流的累积
和导师徐默凡一起收到毕业礼物的,还有余郎婷的三位室友——咕咕、阿鹿和枣砸。四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女孩在这间小小的宿舍里一起度过了四年美好时光。虽然谁都没有成功交到男朋友,却令她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走出宿舍大门之后,余郎婷要去北京师范大学读研了,其他人都将留在上海深造。“所以很难再见到她们了!”正是这个念头,让从小有绘画基础的余郎婷灵机一动:不如偷偷为她们绘制一幅个人肖像,留作永久的纪念。
▲余郎婷给室友绘制的肖像。(余郎婷供图)
寒假过后,余郎婷买了一台手绘数位板,利用零散时间练习画画。她特地保存了室友们的日常照、毕业照,悉心观察、临摹。给导师徐默凡准备的手绘图更用心,不但有两幅,还特意配上了文字。“我是因为上了徐老师的课,才坚定了学语言学的信念。”余郎婷说,包括她在内,导师一共带了八个本科生,但他从来不上“大课”,而是根据各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每半个月一次的读书会也风雨无阻地进行。本来她还有些担心找不到导师的照片临摹,“没想到他特别喜欢在朋友圈发自拍”。
“无论是和室友之间的友谊,还是和导师之间的师生情,都不是因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才产生的,而是在细水长流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余郎婷的话语里满是回忆。
藏在讲台里的“礼物”,是学长们最真挚的祝福
高考过后,大同中学高三年级的教室显得有些冷清。没想到就在昨天,打扫卫生的阿姨从高三(6)班教室的讲台里“搜”出了一盒饼干、一瓶牛奶和一张字条。
▲高三学长给学弟学妹留下的“礼物”。(大同中学供图)
“这是学长、学姐给你们的馈赠,可惜吃了一个学期都没吃完,请你们接受并传承这份祝福,再接再厉!万水千山都是情,一份饼干一份情!坚持自己的梦想,加油!”纸条的空白处还调皮地画上了饼干、牛奶和爱心,落款是“2019届6班”。
这份意外的“礼物”让大同中学高三年级组长陆丽萍十分感动。她告诉记者,5月31日,学校举行了考前动员大会,校长郭金华和全体高三年级老师在会上一起合唱了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为高三学生加油鼓劲,“虽然大家唱得一般,但气氛特别燃”。随后,学校宣布让高三学生回家复习迎考。
那天是学生们留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虽然不舍,但孩子们仍然里里外外用心清理了各自的教室和座位,等待6月中旬新一批高三学生入驻。“没想到他们在讲台底下偷偷藏了东西,还都是小零食。”陆丽萍相信,这份令人有些“哭笑不得”的礼物代表着孩子们对学校的深情,也寄托着他们给学弟学妹最真挚的祝福。
成人时刻许下的青春承诺,要用一生践行
几天前,一则新闻打动了许多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学生小叶无私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用于救治一名外籍白血病患者。他是中山医院第四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医务人员、第一位在读医学生,也是上海第45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毕业于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而从这所学校已经走出了八名学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根爱的接力棒,源于该校一项持续了16年的传统。
2004年,28名晋元中学学子首倡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此后,这一善举感召着一代代晋元人的成长,学校也把它固定为毕业季的一项“保留节目”,激励学生以实际行动肩负起社会责任与担当。
▲晋元学子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晋元高级中学供图)
现在,该校每年的毕业典礼结束后,上海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都会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师生志愿者采集血样。截至去年,全校已有3469名师生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16年来,这份青春的承诺不曾中断,历经萌芽、生长、茁壮,当年种下的“生命种子”已不知不觉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在校方看来,18岁是一个风华正茂、青春正好的年纪,尚且稚嫩的孩子们也将迎来长大成人的时刻。在这一重要的人生节点上,学校应该为他们即将成熟的人生赋予一些厚重的力量,他们需要许下青春的承诺,然后用一生来实现它、践行它。
作者:朱颖婕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