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教室里,来自全区中小幼四个学段的教师济济一堂,大家在讲座、团队训练中与党校教授、心理专家“亲密接触”,深耕教育麦田的优秀书记、校长们也走上讲台,分享他们多年来的育人心得和经验——对于虹口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这样的“充电”场景已是常态,而且越来越多“充电桩”正在区域和学校形成,助力他们的专业成长。记者今天从虹口区获悉,教育系统新一轮干部人才梯队建设即将启动。
作为特色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近年来,不断向“教育强区”奋蹄迈进的虹口区始终将师资建设作为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重中之重。2017年,虹口以干部“五梯队”和教师“七层级”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人才的培养、评价、激励和服务等,探索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积极打造层级引领、团队共进的培养方式,初步形成了基于虹口教育实际、具有虹口教育特色的区域教育人才梯队新格局。经过第一轮为期两年的人才梯队建设,共有374人成为干部“五梯队”培养对象,覆盖了中小幼各学段,706人加入教师“七层级”专业人才培养梯队,占全区教师总数的10.2%。
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新时代教育研发与评估中心理事长朱怡华看来,干部“五梯队”和教师“七层级”人才队伍培养框架的确立,意味着优秀教育管理者和优秀教师可以是两条并行不悖的教育工作者专业成长之路。具备潜力的年轻人有了走向教育管理专业的通道,有志于成为教育教学专家的教师也有了专业攀登的台阶。“两大人才队伍培养的框架为虹口教育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打开了新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人才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虹口区盘活一切可用的优质资源,为教师创设更专业、多元的成长平台。
眼下,借助“双名工程”市级平台,“五梯队”和“七层级”培养对象被纳入“双名工程”培养的“高峰计划”“攻关计划”和“种子计划”,专家导师的带教优势不仅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培训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也由此更加完善健全。
虹口区“攻关”计划主持人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思政教师陈明青提到,基于平台搭建、路径创设、资源共享,一方面,学校管理层积极推动青年教师参加区级梯队各层级学习,目前超过90%的青年教师踊跃申报梯队学习;另一方面,通过“秧田培育-大田生长-试验台选种”三大工程,从28-35岁的青年骨干教师、教研组及未来研究型名师三个层面培养不同的教育人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导师”引领、“组合式”筛选、“推介式”考核以及“跟进式”培养来选拔学校未来的管理人才。
这样一来,教师的成长速度肉眼可见。“在一附中,既有任教两年就已在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中拿下基础教育组微课一等奖的英语教师,也有在实验研究方面发挥特长并获得市级比赛最高奖的物理教师。既有学校一手培养的教务处主任输送到区内其他高中担任副校长,也有特级教师去远郊中学支教、团委书记去云南支教。”陈明青笑着说。
新时代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有宏观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在路径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性设计。据悉,新一轮虹口教育系统教育人才梯队建设将在具体工作中更注重“融合”,既形成纵向上区级集中培训重规范、校本培训重特色、个人自我研修的“区—校—个人”三级联动的培训格局,又在横向上加强师训、干训等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同时,既对内充分发掘和利用区域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外则充分借助区外优质培训资源的应用。
作者:记者 朱颖婕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