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标志性建筑巴黎圣母院起火,让人十分痛心。建筑中部的尖塔已在这次大火中倒塌。
“这个倒塌的尖塔,在建筑史上是很有故事的。它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建筑大师维奥莱-勒-杜克的标志性作品。”今天,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常青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1345年完工后经过了5个世纪风雨剥蚀和人为损坏、维修的变迁,特别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严重破坏及大规模修复的历程。
▲勒杜克修复巴黎圣母院
常青教授的专业合作者之一、目前担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的本杰明·穆栋先生(benjamin mouton),也曾是巴黎圣母院修缮工程的负责人。
穆栋曾在多个场合讲起过勒-杜克当时修复尖塔的故事,并曾在常青担任主编的《建筑遗产》学刊上撰文有完整、详细讲述。原来,当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1831 年出版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取得巨大成功后,也引起了人们对中世纪建筑的关注。而此时圣母院的破败状况令人触目惊心。同一时期,弗朗索瓦·基佐开始推行对法国国家文物的清点工作,设立了文物建筑总监一职,并成立了文物建筑委员会。
1842 年,巴黎圣母院修缮工程的竞标结果公布, 265 万法郎的预算也迅即到位。修复圣礼拜堂时协助费里克斯·杜班的让·拉苏斯和刚刚30 岁但已经负责维孜莱教堂修复的勒-杜克赢得了合同。修复工作从1844 年4 月20 日开始,直到1864 年5 月31 日结束。
修缮工作大刀阔斧地展开了:修复了立面、拱座和飞扶壁,立面石材被大量替换,使用的石头多达20 余种;修复了君王走廊的群雕(杰弗罗伊-德乔姆)、正门、滴水嘴、顶端花饰、怪物雕塑和小尖塔;修复了屋顶和铅皮覆盖的屋脊装饰、中部尖塔和南北塔楼的钟楼;恢复了中世纪式样的彩色玻璃窗(热朗特和斯坦海尔),湿画法的壁画,1403 年的管风琴和1730 年的管风琴箱,以及所有的家具;重建了圣器收藏室和长老会堂……这些工程据说一共花费了800 万法郎。
▲1844年的巴黎圣母院立面
▲1864年的巴黎圣母院立面
穆栋特别写道:整个修复工作是在勒-杜克极端严谨的指导下进行的。最好的例证就是收录在其著作《11 世纪至16 世纪法国建筑词典》中的“尖塔修复”。在仔细研究了13 世纪的遗迹之后,他通过历史分析方法推断出原初的格局。在观察到废墟的薄弱之处和可能的病因(风)后,以结构分析方法制定了复原计划,其中包括必要的改动和加固措施。最后,从建筑分析出发 对圣母院外轮廓进行整体考虑,勒-杜克认为有必要把尖塔适度提高,达到13m。
所以,正是勒-杜克的这一版修复,让圣母院有了一个美丽的尖塔,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了游客的注意。但这美妙背后是建筑师的严谨,勒-杜克娴熟地运用历史分析、结构分析、建筑分析的方法,让修复这一匠作富含浪漫的创意。
穆栋曾援引20世纪的著名历史学家马塞尔·奥贝尔的话评论勒-杜克的塔尖修复工作:虽然有些原则仍值得商榷,但修复中所体现出的诚意和天赋值得所有人尊重。这是19 世纪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修复,同时它也见证了文物建筑保护部门的诞生,从而成为这段遗产保护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总之,勒-杜克在而立之年领衔这一修复工程设计,通过缜密的考证和推理,提出了不应抱残守缺,而要创造性修复的思想,以重现历史建筑原初的精神风貌,与中世纪的伟大工匠跨时空对话,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壮举。而尖塔正是勒-杜克根据所留残迹所作风格性重建的一处重点。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这位大师受到过学界的一些关于原真性的质疑和批评。“然而我们也不必用今天的原则和标准去苛求前人,毕竟尖塔早已成为了巴黎圣母院不可分割的整体艺术价值载体“。常青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不言而喻,巴黎圣母院这栋哥特式建筑既是法国的著名景点,也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这次大火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政府官员已表示将筹集资金用10年时间重建巴黎圣母院。常青接受采访时就此评论道,“从目前的修复技术和水平看,法国建筑和文物界完全有能力让巴黎圣母院恢复原貌,其中尖塔的修复自不待言。10年时间听起来较长,但也反映了法国方面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对修缮工程的慎重,和对高品质的追求。”
作者:樊丽萍 图片:《建筑遗产学刊》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