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巩烈士复旦大学的毕业证书、胡其芬烈士生前与家人的合影、何柏梁烈士在狱中写的俄文笔记……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志和堂,“共和国不会忘记——复旦大学和上海籍红岩英烈事迹展”引来不少师生驻足观看。
今天,“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校地共建基地在复旦大学揭牌。红色基因传承工程“让烈士回家”系列活动首站走进复旦大学,在“革命烈士精神进校园”报告会举行的同时,红岩英烈展览也同时举行,晚上还有话剧《红岩魂》展演。
从黄浦江畔到嘉陵江边,红岩英烈的文物史料来到了复旦校园,曾经惊心动魄的历史,如今通过文字与照片再度唤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
红岩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
红色文化是上海的城市底色。据统计,复旦大学是全国红岩烈士最多的高校,复旦师生中仅登记在册的烈士便有50名,其中包括费巩、王朴、胡其芬、何柏梁、唐慕陶、张永昌、陈以文、艾文宣、胡作霖、石文钧等10位红岩英烈。
王朴烈士的儿子王继志也来到了报告会现场。父亲牺牲时年仅两岁的幼童,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他和学生忆及自己的父亲,激动不已。
王继志说,父亲人生的转折点就在复旦大学。1944年,王朴考入了设在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期间,他阅读了大量马列著作,接受了进步思想,由此坚定了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
1946年,王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地下党重庆北区工委委员。1948年,因叛徒出卖王朴不幸被捕。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托人从监狱里带出两封信,一封给了自己的母亲,一封给了妻子。在给妻子的信中,王朴写道,“小群,莫要悲伤,有泪莫轻弹。你还年轻,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咱们的孩子好吗?我看孩子就取名‘继志’。继承的‘继’,志向的‘志’。”
1949年10月28日,王朴被公开枪杀于重庆大坪刑场,年仅28岁。一个多月以后,重庆解放了。
忆及此,王继志红了眼眶,“要说父亲最宝贵的品质,我想就是在生死之间,我的父亲毫不畏惧,愿意为了心中的信念,牺牲一切。”
王朴的红岩精神也感染着家族中的每一个人。1984年,王朴的母亲金永华以84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临终前,老人欣慰地说:“我现在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了,我可以放心地去见我的儿子了……”
除王朴烈士的事迹外,由红岩馆讲解员刘帅、卢叶、古越组成的红岩故事宣讲团还分别讲述胡其芬、陈以文两位复旦红岩英烈的动人故事,让全场观众感动泪目。
让英雄群体更贴近当代青年
当年,老虎凳上的血腥味已慢慢被风雨吹散,后人只能从曾经的史料中窥探一二。
今天,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与复旦大学档案馆互赠相关文物史料。复旦大学档案馆获赠红岩烈士文物复制品10件、图片资料142件并赠出了复旦红岩烈士学籍信息。
红岩英烈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更重要的是让当代青年走进英雄群体的内心世界。
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晚,根据厉华《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改编的话剧《红岩魂》在复旦大学相辉堂北堂上演。
该话剧以女大学生小周为了完成“狱中八条”的毕业论文,在歌乐山烈士墓采访“11.27”大屠杀的幸存者“张爷爷”为引子,围绕“《挺进报》事件”的发生展开,用五个“温暖”的故事串联全剧,艺术再现刘国鋕、王朴、陈然、小萝卜头、江竹筠等年轻的英雄群像。
同龄人的视角,让英雄群体更加贴近当代青年,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和革命信仰也激励了当代青年更好报效祖国。
看过话剧,复旦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吴松阳感慨万千,身为重庆人的他从小便看着《红岩》长大。吴松阳说,红岩英烈让他意识到青年人不仅要“读书面对圣贤”,更应“立志胸寸社稷”,所谓医者仁心,要把为更多人解除病痛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为了医学事业和公共利益的无私奉献也是烈士精神。”
今年9月,吴松阳将在复旦继续攻读肿瘤学博士学位,“如今,中国梦已落在我们青年一代的肩上,这个过程需要锤炼磨砺,需要时间积淀,但我相信,有伟大精神的指引,有时代使命的召唤,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孤单。”
据悉,《红岩魂》话剧将在相辉堂连续上演三天,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式引导复旦青年学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感受红岩精神。
据介绍,活动下一步还将走进四川、江苏、陕西等地,预计在今年内让百位红岩烈士的事迹、精神在烈士家乡以及他们曾经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生根发芽,世代传承。
作者:记者 李晨琰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摄:邢千里、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