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离校门只有100米不到的交谊楼,留存着一段光荣的历史:1949年5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选择此处为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3月13日下午,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在这里举行:《战上海》一书作者、著名军史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刘统教授,和华政的研究生预备党员们重温70年前上海解放的鲜活故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变化翻天覆地。”刘统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的大学生,抚今追昔,上海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好地服务全国,迎接未来挑战,必须坚定”四个自信“。“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发扬70年前共产党人战上海的精神,从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力量。”
从华政的交谊楼,到上海的南京路、和平饭店,刘统在讲座中一边分享着这些人们熟悉的地标和百年建筑,一边结合自己的写作感悟,和大学生们讲述70年前解放大上海的惊心动魄。
1949年5月27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新政府能管理好这个国际大都市。刘统介绍,接管上海后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共产党如何养活当时上海的500万人民。
上海解放时,全市存煤只有5000吨,粮食储备只有4000万斤,只够上海市民半个月用。对共产党人来说,由于在城市管理和经济运行没有经验可以照搬,一切必须要在实践中摸索。当时,他们果断决定,迅速从解放区调运大米、棉花、煤炭支援上海,保障了上海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人民解放军接管大城市,是中共农村包围城市胜利的标志,也是一场新的考验与挑战。毛泽东在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说过,进入上海,中国革命要过一大难关。图为陈毅大军夜宿上海南京路。
此外,智慧的共产党人还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迅速学会了管理银行、税收,运用经济手段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位于外滩的沙逊大厦,是旧上海的地标建筑。刘统在上党课时,也向大学生们讲述了这栋建筑所经历的历史风云。解放前,上海作为远东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吸引了大量西方各国资本家前来办企业、开银行,开发房地产。而上海解放后,帝国主义特权被剥夺,而如何将大量西方资本的房地产收归国有,是一件体现新中国主权的大事。
▲图为旧上海的地标建筑沙逊大厦。
在时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顾准的主持下,上海制订新税制,并对外国著名建筑开征地下税。
刘统说,由于当时上海刚解放,很多西方国家还没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很多西方游客也不来上海,导致高档酒店、会所等经营困难。由于一些外国老板无法按照新的规定交纳黄金地段的地价税和滞纳金,最后只能将房地产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了沙逊大厦,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
在上海解放短短一年时间里,这座城市便获得了安定和平,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所说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上党课时,刘统也结合自己的著作《战上海》的写作,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起会。
“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我由衷地佩服这些共产党人。你说他们是土包子,怎么精明的投机商都败在他们手下,国民党的特务都难以藏身,海上的封锁和空中轰炸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共产党人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不被任何困难吓倒。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赢得了上海人民的拥护。”
记者了解到,今天在华政交谊楼开讲的党课,由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共同主办,是市教卫工作党委2019年校园文化建设重点任务“我和我的祖国——同上一堂课”暨“战上海 走上海 边走边讲上海解放纪念点——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系列实景对话”主题活动的首场。
对于此次活动放在华政交谊楼举行,刘统觉得,意义非凡。
因为解放上海的第一宿营地——交谊楼,当时属于圣约翰大学。1949年5月26日,陈毅带领华东局机关和接管干部队伍,从江苏丹阳乘火车到南翔,他和华东局其他领导同志张鼎丞、曾山,秘书长魏文伯,从南翔乘着吉普车直接来到这里,而魏文伯后来成为华东政法学院的首任院长。也是在这里,5月27日晚上,陈毅和上海地下党领导刘长胜等胜利会合。因此,在上海解放的时候,这座交谊楼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表示,在这样“真实”的党课中,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是,书本中谈到的史实,一下子鲜活了、形象了,自己也更能沉浸到党课当中。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主动学习和深刻理解到党课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信念,从而能够铭记初心、牢记使命。
作者:樊丽萍
编辑:樊丽萍 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