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日,习俗称之为上元节,亦谓之元宵、元夕。《史记》载:“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迹。”至明永乐,有“观鳌山三日,自是岁以为常”,元宵节得以延长三天。
自古元宵故事多,与君共享。
破镜重圆
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陈后主叔宝之妹)恐国破后不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鬻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
后陈亡,公主没入越国公杨素家。德言流落至京,见有苍头鬻半镜,出其半相合。
德言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得诗,悲泣不食。
素知之,即召德言,以公主还之,偕归江南终老。
人镜无分别,终是又逢君。有了这般动人的故事,这节日的意义也更为厚重了。
女郎元夜踏苍苔,攀折青枝笑落梅
《桐阴清话》:台俗,元夕女偷折人家花枝,谓可得佳婿。
又粤俗,元夕妇女,偷人家蔬菜,谓可宜男。
这习俗倒是令人忍俊不禁,想来旧时妇女平日深居简出,也只能藉着元宵观灯到外面畅游,希望觅得良缘。但比起今日开放之风气,这份“千载难逢”似乎来得更为矜贵。
添丁灯
范成大纪《吴中饰物诗》云:“酒墟先叠鼓,灯市早投琼。”,言张灯结彩之胜景,故元宵又称灯节。
时人用掷骰子的方法,胜者得灯,那正是开投花灯的起源习俗演变。
中国旧日传统观念重多生,故祖祠春祭,凡上年生子的,都得送出一个花灯,称为添丁灯。
想到为自己的孩子挂上一盏花灯,为母亲的心情应该更加温柔和虔诚吧。
猜灯谜
灯谜,又称文虎,亦称灯虎。大约灯谜始于宋而盛于明,相传有二十四格,现时最普遍的,为拆字、会意、卷帘、系铃、脱帽等。
宋人姜白石,写有《灯词》四首,记当时春游歌舞之况:
其一:“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绣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
其二:“灯已阑珊月气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阶心弄影看。”
其三:“沙河云合无行处,惆怅来游路已迷。却入静坊灯火尽,门门相似列峨眉。”
其四:“游人归后天街静,坊陌人家未闭门。帘里垂灯照尊俎,坐中嬉笑觉春温。”
女词人朱淑真作七律四首咏元宵夜游,最后一句是“未必明年此会同”,慨叹良辰不易得。
愿诸位在元宵佳节幸福圆满,珍惜身边景及身边人。
作者:朱颖婕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