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万户在团圆,但是,我们的大师又少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86岁高龄的塑性加工领域大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阮雪榆于2月3日下午告别人世。
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谁,那么你一定听说过CAD,他在国内率先将CAD/CAM、数值模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引入到塑性加工与模具技术领域。也是他,在国际上首创冷挤压许用变形程度理论。
阮雪榆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生。1958年在交通大学(西安)任教,1959年起在交通大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任教。他是1994年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之一,1995年获批组建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他历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日本熊本大学荣誉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冷锻技术教席负责人和国际冷锻学会(ICFG)会员等。
阮雪榆院士共指导博士生40多名,博士后8名,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为推进我国塑性成形与数字化制造技术的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而对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何发展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最需要具备的是哪些素质?您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面对学生的提问,阮雪榆在10多年前就曾经用他最朴实的语言说:“你们和我的孙子是一样大,我对我孙子的期望,就是对你们的期望。你们的修养,你们的觉悟,这是至关重要的。要有良好的修养就要有内涵,这是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你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内涵,同时不断地学习新的方法,逐步提高素质。要注意不仅要掌握新的技术,还要与传统的东西结合起来。我希望你们能发展成为促进高校学术交叉融合的生力军。”
对于人生,他曾经说过,人生的追求不是“功成名就”。他说:“我从来没想过要当院士,也没想过能成为院士,我一生都只想要努力工作,做出自己所有的贡献。后来,1994年我当选了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我感到这是国家给我的一种责任,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而是责任更加重大了。”但是人生就是要做平凡的人,做创新的事。他最常对学生说的就是,要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就是要创新,就是要追求不同,就是不断要有新的起点。
对于教育,他更是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教育的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要教育学生有修养,有品德。阮雪榆曾经因一位博士生对待博士毕业论文及答辩有关事宜不认真,不严谨,严厉批评了他,并要求其必须返校认真做好有关工作。若干年后,这位博士生说:“您对我的严格要求,是我受益终生的。”而且,所谓的“传道”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有方法的传授。他曾经说过:“传道中的‘道’不仅是‘道德’的‘道’,还是一种方法。所以老师不仅要在品德方面有所教育,另外在方法上也要教给你们。向老师学习不是要把笔记本记得多厚,而是向老师学到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非常重要!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推理的方法、得到结论的方法。””
阮雪榆认为,好的学生不能仅靠死记硬背,更要注意学习方法。他所在的单位曾经为瑞士的一家公司开发了一个高效率设计软件,公司要求压缩工期,因为已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这项工程有关背景,即使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阮院士依然决定签定开发合同,并最终如期完成。他说,在大学阶段的四年,学习科学知识是基础,但更重要的就是学习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阮雪榆眼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借鉴数字制造技术领域的“零缺陷设计与制造”理念,通过几个案例阐明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科学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尊重事实,决不做有背学术道德的事情。
他曾经在和学生交流时讲过一个故事。“我还遇到一个博士生,她理论推导的结果与实验的结果相差一倍,她想用一个系数来解决这个误差,我直接指出她必须认真遵守学术严谨的规则。这是违反学术道德的事情!我们对待科学一定要严谨,这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今天传道的一点。”而他学生的严格要求,来自于他中学时代的一名物理教师,“他曾要求我擦黑板,我就简单地擦了几下,结果老师要求我必须彻底把它擦干净。正因为这位老师严格要求,影响了我的一生。所以,我认为我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就是一种‘道’。”
而做人、做学问、做事情都一样,要很认真、很严谨。他这一辈子觉得自己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冷挤压,就是冷锻。五十年前,我从事冷锻的技术研究。1959年我26岁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知识的学习,于1963年出了一本24万字的《冷锻技术》,兵器部学校工作的一些老同志说兵器部的很多产品的快速生产都是与这本书有很大关系的。第二件事就是我建立了一个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平台,这个平台拥有很多年轻的科技工作者。”
日本有一个大企业,因阮院士所在单位的一项高效率设计技术发来感谢信,对阮院士所在单位开发软件的效果表示高度赞赏。将这一设计技术运用到其他产品上,设计效率可以提高16倍。现在阮院士所在单位研究的另一个新的方向是产品性能预测。目前已开发的汽车安全装置、数字化风洞测验都有了很好的成果。阮雪榆院士所在单位秉承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不断取得一个一个的科研成果。
作者:姜澎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