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时间,网民对二胎的担忧从成本变成了家庭是否支持,对美好生活则有了当下的新四大件要求。
近日,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8)》。
网络社会心态项目团队负责人,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桂勇介绍,《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8)》的数据收集工作历时整整6年。
具体而言,2018年的社群中出现了“历史”、“创新”、“教育”、“科技”、“城市”、“国际”、“女性”等热词,其中,“中国”、“社会”、“国家”等热词处于语义网的中心位置,且与“美好”、“发展”、“建设”等热词关联紧密。
网民心中美好生活四大件:孩子、青春、工作、美食
基于2018年的语料库分析显示,“美好生活”在微博场域中形成了三大语义社群。
社群1涉及各种流量明星,主要是明星和企业、品牌掌握了对于“美好生活”定义的控制权,以达到营销或是吸引流量的目的。
社群2中“红包”、“福利”等关键词显示,这一社群中主要是自媒体用户针对粉丝进行转发抽奖、送红包和礼物等吸引流量的营销手段。
社群3则涉及网民日常正能量的抒发,“青春”、“孩子”、“工作”、“生命”、“美食”等热词都与网民对美好生活的看法相关。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基于网民个人生活体验建构的,而非是由商业资本或营销代言的“美好生活”语义群。
在这个社群中,网民既抒发了日常生活中有关美好生活的感想,也分享自己充满希望的、幸福快乐的人生。相比于商业化驱动的美好生活图景,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生活概念更加真实。在孩子的养育、青春的热血、工作的奋斗和美食的享受中,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之处。
首先,“孩子”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一致,乖巧的孩子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组成。与孩子有关的家庭生活是父母和孩子互相陪伴的过程,孩子成长中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能让家庭感受到幸福。对于大多数中国网民来说,孩子甚至成为父母美好生活的意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第二,“青春”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参照系。
青春作为人一生中最具活力的时期,作为充满了人生可能性的时期,自然地和美好生活紧密相连。博文分析显示,青春期是纯粹的,有纯粹的爱情、纯粹的友情,有为了真实梦想不断奋斗的勇气。青春期的美好不是物质取向的,是没有被物质世界污染的,青春期之后的人生则伴随着各种压力和无奈,缺少了达成美好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第三,工作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
“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工作更好的动力和方向”,这条博文充分表达了工作跟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个人提供了努力工作的动力。与此同时,美好生活的实现,也要依靠努力工作、努力奋斗。在多数博主看来,有一份稳定且满意的工作来保障生活,是美好生活的前提。
最后,“美食”是美好生活的小确幸。
美食是中国人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这在语义网分析中得到了证实。“美食”成为美好生活网络镜像中的重要部分,以最简单的方式让人们远离生活的疲倦,享受纯粹的快乐。
网民的二胎问题,从2013年的成本之忧变成了现在的家庭支持与否
2013年,“成本”是讨论二胎问题的出发点。
2018年,“健康”和“老公”成为当下生育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2013年的语料库分析显示,“二胎”在微博场域中主要形成了三大语义社群,一是专家媒体引领的生育政策讨论,二是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官方表态和政策宣传,三是家庭对生育二胎意愿的讨论。与政府和学界的侧重点不同,从家庭层面出发分析要不要生二胎的问题时,语义网显示,“成本”、“压力”、“教育”等热词是社群内论及最多的会直接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尤其是“北京”、“上海”、“城市”、“农村”等热词在语义网中被突出显示,与城乡间生育成本和生育意愿差异的网络讨论有关,直接关系到生育压力问题。
“生二胎? 经济压力如此之大,生二胎让人畏惧。尤其在上海,生二胎要求的成本太高,首先需要一个3房,1个租房,4个老人,1辆车,再加上昂贵的教育经费。汗啊!”
“孩子这玩意儿就是奢侈品,二胎更是奢侈品中的极品。虽然政府还舍不得向我们这非独家庭放开二胎生育政策,不过就冲着当下这种育儿成本(时间+金钱+精力)来说,我想糖爸和我也不会考虑生二胎!”
诸多类似博文指出,巨大的生育成本是不生二胎的主要原因。成本导向的考虑主导了当时的二胎生育讨论。
基于2018年的语料库分析显示,网民讨论二胎生育意愿的关键性热词产生了变化,从硬性的成本、经济条件转向软性的关注能不能生出健康宝宝,老公的支持程度等问题上。“二胎”在2018年的微博场域中出现了“健康”、“老公”等热词。
结合博文质性分析发现,与老一辈崇尚“多子多福”不同的是,年轻一代更加崇尚“优生优育”。“身体”“健康”等关键词显示出女性群体对“二胎”带来的健康风险愈发重视,“看到大s胎停的消息不经感叹为人母的心酸,想起那时候也是莫名其妙怀孕两个多月,去了三家医院才确定自己胎停这个消息,那时候觉得难以自信为什么现在怀孩子生孩子事情这么多,现在的我只希望孩子健康无病痛。生不生二胎跟生个健康孩子后者更重要。”
整体看来,与“二胎”相关的话题多为女性群体视角,更多呈现生育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诸多博文普遍认为女性的付出比男性更高,进而要求男性更多承担照顾子女的责任。“老公”能否更多地参与照料二胎子女,成为当下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总的来说,在二胎政策还未明朗的2013年,“生不生二胎”和许多家庭并未产生直接关联,网民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往往聚焦外部原因,讨论大环境问题,如生育成本、经济压力、城乡差异等;但2018年,当二胎政策全面落实到所有家庭,在大多数家庭存在生育二胎的切实可能性时,网民反而不再热衷于讨论成本压力了。女性的意愿,女性在健康和获得家庭支持方面的考虑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换言之,当生育二胎真的成为现实,从家庭层面权衡生育“二胎”的利弊,在“生与不生”的纠结中,“成本”不再是最重要的;“二胎”生育的主力军更多表现出对“优生优育”的追求,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子女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亦更加重视子女和个人的健康、情感需求。在一些“不愿生”的呼声里,既有不想被“二胎”“绑架”的决绝,也有对自己可能“做不好”的担忧,这其中,“老公”能否在抚养孩子过程中起作用,直接影响到女性当下的生育意愿。
作者:记者 姜澎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