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可要争“分”夺秒啊!天呈绘
期末考试季来临,“严阵以待”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考试分数怎样给,是一门“艺术”。
近日,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一段关于“59分”的故事在网络引发热议。他说,59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羞辱性”的分数。“直接给学生59分,老师没有错,但心里有学生吗?这是教育吗?教育差一点点,那就完全不同。”在他看来,“心里有学生”的教师应该抓住这个育人时机,通过分数的调整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
与此同时,另一个故事也让人感慨:一位班主任称,这次期末考试全班平均分为99.1,大部分是满分,孩子们可以欢欢喜喜过年了。谁料也有家长不满:“如此没有区分度的考试,能测出孩子的学习水平吗?”
“一分之差”的背后,是育人和分数的博弈,考验着一线教师的育人方式和家长的教育理念。
反对声音:让孩子有适当挫败感也是教育
倪闽景日前在一个论坛上提到,如果是一位教育手段高明的老师,就会把考59分的孩子找来谈话,对他说,这次可以给你60分,但这不代表老师算错了分数,而是希望给你的1分在下次考试时能化为2分还给老师。
“59分可以给及格,那么55分、56分怎么办?”网络上,一部分网友并不认同应该对“一分之差”作出调整,在教师中间,持这种意见的也不在少数。
有着近40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张燕认为,“送”给孩子“一分”固然是一种鼓励教育,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要因人而异。
比如有一类孩子,虽然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还有一类孩子,虽然这次考了59分,但上次只有40多分,有了明显的进步,对老师来说,就很愿意帮他们往合格上“拉一拉”。但有些孩子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既不认真听讲,也不仔细答题,那么一个“59分”带来的挫败感或许可以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缺点和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位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对此也很感慨,现在不少孩子过得太“顺”了,家里的大小事有长辈代劳,学习上也以鼓励进步为主。但人生很长,高考中的0.5分可能会让你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职场和社会的严苛规则更不会为任何人让步,而未来我们也可能常常碰到“就差一口气”的时候。“鼓励并不就是好的教育,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也是珍贵的教育契机。”
她认为,在平时的考试中,老师“狠狠心”不“放水”,给孩子打个59分正是一种重要的挫折教育。“适当的挫败感是必要的,因为孩子们可以察觉到由此暴露出的自身问题,而且我们的教育也应该让他们知道,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是有底线的。”
支持声音:“临界线”上的孩子都应拉一把
尽管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一线教学中,不少教师的做法仍是——如果孩子得了58分、59分,就“松松手”,给一个及格分。“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得到59分和60分的感受,确实很不一样。”沪上一名初中特级校长坦言,“对于老师而言,这只是一分之差。对于孩子来说,却是需要逾越的一道鸿沟。”
特级校长、上海市江宁学校校长吴庆琳认为,此次59分的故事其实是在“育人”这一特定范围内的教学探讨。“若从教育评价的角度来看,那么,我们就要尊重科学评价的结果,该给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但是,从育人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人的评价远远无法用分数来衡量,教师更应该关注分数背后孩子的成长。”
面对59分之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师彭禹起初却表示有些不可理解。他说:“从立德树人的教育观来看,教育关注的是祖国下一代的发展,因此,一切利于这种发展的,都是好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是给59分还是60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彭禹认为,“59分”指代的是“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也可能是80分、90分。“当学生徘徊在临界点这个微妙的时刻,教师如果考虑孩子的长远,就要拉学生一把。”
专家观点
摒弃“分分计较”理念,让学生拥有“完成感”
眼下,孩子们所面对的考试大致可分为两种:标准化考试和常模化考试。上海交通大学附中历史教师彭禹解释,为了体现区分度,实现人才选拔的目的,学校的考试大多是常模化考试,命题者更关注学生“不会的题目”,因此考分常常呈正态分布。“常模化考试的功能与育人理念本身有些‘背道而驰’,这也是我们不愿意过分强调分数的原因之一。”
十几年前,上海市江宁学校曾经尝试“试后100分”的教育评价改革。只要孩子在拿到试卷后订正错题,就能拿到老师修改后的满分。“这种改革是为了引导家长不过度关注分数,而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自我成长。”校长吴庆琳告诉记者,改革推出后,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一名初中特级校长也坦言,现在的家长和孩子有点“玻璃心”,教育如果一味迁就学生也不是理想状态。“给孩子更多的人文关怀是社会进步、教育文明的体现,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引导家长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让孩子的经历挑战的同时,还能学有所成,收获成功。”
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解释了“59分”的意义:当孩子处于“边缘”的时候,心理压力是最大的。59分和60分虽然只有一分之差,但是,会让他们滋生出懊丧、后悔、自责等负面情绪。他强调,教育不是为了创造出更多成功者、失败者、快乐者、痛苦者,而是让每个人拥有“完成感”,从而不断进步。因此,对老师和家长来说,自己首先应该摒弃“分分计较”的理念,同时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每一次考试、每一个分数——每个人成功与否的参照系只有自己,这些考试和分数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收获更好的自己。
作者:记者 张鹏 朱颖婕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